天安字典

《春晚》

时间: 2025-07-29 23:15:19

诗句

寒鸡不饱亦知鸣,布被堆中又五更。

唤此枕边烟浪梦,杂然风外鼓钟声。

花笼宿雾方冲湿,窗识朝阳已弄明。

盥濯是身无始业,一炉香火向三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23:15:19

原文展示:

寒鸡不饱亦知鸣,布被堆中又五更。
唤此枕边烟浪梦,杂然风外鼓钟声。
花笼宿雾方冲湿,窗识朝阳已弄明。
盥濯是身无始业,一炉香火向三清。

白话文翻译:

寒冷的鸡虽然没有吃饱,却还是会知道鸣叫;在堆积的布被中又到了五更天。
我唤醒了枕边的烟雾梦,外面风中夹杂着鼓声和钟声。
花儿笼罩在宿雾中,刚刚被冲湿,而窗外的朝阳也已经明亮。
洗净的是身体,心中却没有开始的事情;一炉香火朝向三清(道教的三位尊神)。

注释:

  • 寒鸡:指的是早晨未吃饱的鸡,寓意清晨的寒冷。
  • 布被:指被子,形容天气寒冷时的包裹感。
  • 五更:指的是夜间到黎明的时刻,古代将夜晚分为五更。
  • 烟浪梦:形容朦胧的梦境,如烟雾般飘渺。
  • 鼓钟声:指外界传来的鼓声和钟声,营造出一种清晨的氛围。
  • 三清:道教的三位尊神,分别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象征着道教的纯净与神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刚中(生卒年不详),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情感细腻著称。他的诗风受到了王维、白居易等人的影响,善于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

创作背景:

《春晚》创作于宋代春天的夜晚,诗人通过描绘清晨的景象,反映了他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此时正值春季,万物复苏,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清晨宁静氛围的珍惜。

诗歌鉴赏:

《春晚》是一首描绘清晨景象的诗,整首诗以清晨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的开头以“寒鸡不饱亦知鸣”引入,描绘了寒冷清晨的情景,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自然的规律。通过“布被堆中又五更”,诗人传达出一种在寒冷中挣扎求生的气氛,突显了春天的到来与生命的复苏。

紧接着,诗人提到“唤此枕边烟浪梦”,展现出一种梦境的朦胧与现实的交错,仿佛在提醒读者对于生活中美好瞬间的珍惜。同时,外界的“鼓钟声”也为清晨增添了几分生动,反映出生活的节奏与活力。

后半部分通过“花笼宿雾方冲湿”,“窗识朝阳已弄明”,展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晨曦初露的美好。诗人在此不仅描绘了自然的景色,也表达了内心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

最后一句“盥濯是身无始业,一炉香火向三清”,诗人则深化了内心的宁静与对道教文化的向往,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哲思,强调了身心的洗涤与精神的升华。

整首诗言简意赅,通过细腻的景象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展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生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寒鸡不饱亦知鸣:即使是寒冷未吃饱的鸡也会在天亮时鸣叫,表现出自然规律的力量与生命的坚韧。
  2. 布被堆中又五更:描绘诗人在被窝中感受到的寒冷与安宁,时间的推移让人感受到黎明的来临。
  3. 唤此枕边烟浪梦:在梦境中醒来,烟雾缭绕,表现出梦与现实的交织。
  4. 杂然风外鼓钟声:外界的声音唤醒了诗人,增强了清晨的氛围。
  5. 花笼宿雾方冲湿:春天的花朵在雾中显得朦胧而湿润,象征着新生。
  6. 窗识朝阳已弄明:窗外的朝阳象征着希望与清晰,带来新的开始。
  7. 盥濯是身无始业:洗净身体却没有实质的工作,表现出一种对物质的超然态度。
  8. 一炉香火向三清:向道教的三清焚香,表达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与敬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烟浪梦”,将梦境比作烟雾,增加了朦胧感。
  • 拟人:如“寒鸡不饱亦知鸣”,赋予了鸡以感知的能力。
  • 对仗:诗中多处运用对仗,如“唤此枕边烟浪梦,杂然风外鼓钟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清晨的描绘,表达了生命的坚韧与自然的美好,同时展现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与对精神世界的向往。通过简单的日常景象,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哲学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鸡:象征清晨的寒冷与生命的坚韧。
  • 布被:代表温暖与安全感。
  • 烟浪梦:象征梦境的迷离与想象。
  • 朝阳:象征希望与新生。
  • 香火:代表对精神世界的向往与敬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寒鸡不饱亦知鸣”表现了什么?

    • A. 鸡的饥饿感
    • B. 生命的坚韧
    • C. 鸡的鸣叫声
  2. “窗识朝阳已弄明”中的“朝阳”象征着什么?

    • A. 希望
    • B. 失落
    • C. 恐惧
  3. “一炉香火向三清”反映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 A. 物质生活
    • B. 精神世界
    • C. 自然景观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鸟鸣涧》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王维《鸟鸣涧》:同样描写自然与生命,但更着重于山林之间的宁静与和谐。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通过草的生长与凋零,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情感的流动。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唐宋诗词鉴赏与创作》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传言玉女 五月四日孙佥判四昆仲携具稽古堂观竞渡有作 西江月·送我匆匆行色 浣溪沙 其三 西江月 其十三 赋紫笑花 西江月 其八 席间次潘文叔韵 西江月 其二 鹏飞集作 鹧鸪天 其二 丁卯岁寿内子 鹧鸪天 其八 乙丑八月十八日寿太孺人 鹧鸪天 其五 甲子十一月十四日寿内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舟字旁的字 陈宿 四闲 釆字旁的字 偷乐 丧言不文 抬槍 靣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麥字旁的字 有我无人 远怀近集 包含硫的词语有哪些 沙鸥 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百口难分 泣血稽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