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4:18: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4:18:01
清平乐
作者: 杨慎 〔明代〕
扁舟解缆。春满江南岸。
灯火街头月正半。客里年华又换。
倚遍阑干影斜。行人回首天涯。
沙市桥南草色,章台寺里梅花。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的江南美景。小船已经解开缆绳,江南的春天充满了生机。街头的灯火和半轮明月相映成趣,旅客在这里度过的时光又一次更替。倚靠在栏杆上,斜影映出了一片宁静的景象;往来行人回首远方的天涯。沙市桥南的草色青翠,章台寺里的梅花争相开放,生机盎然。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号止庵,明代文学家,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是明代中期的代表人物之一,曾任职于朝廷,因直言敢谏而多次遭贬。杨慎的词风清新婉约,富有情感,常以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怀。
《清平乐》写于明代,正值江南春暖花开的时节,诗人在江南游历时感受到浓厚的春意以及流逝的时光,借助美丽的自然景色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与感慨。
《清平乐》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词作,通过简单的景物描写,传达了深厚的情感。全词以江南春景为背景,描绘了小舟启程、灯火阑珊、月色皎洁的美好景象。词的开头“扁舟解缆”即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象征着旅程的开始。而“客里年华又换”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充满了对人生短暂的思索。
在意象上,词中提到的“沙市桥南草色”和“章台寺里梅花”,前者表现了春天的生机,后者则象征着生命的绽放与美好。整首词在意象的交织中,流露出诗人对江南的依恋以及对人生流转的无奈之情。
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诗人不仅描绘了春天的美丽,更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与时间的流逝。这种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使得《清平乐》成为了古典词作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整首词通过对江南春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和对生活的感悟。春天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的变化,也是人生的一种轮回,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思考。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春满江南岸”主要描绘了什么?
填空题:在诗中,客人在外感叹“年华又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沙市桥南草色”表现了春天的生命力。(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