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4:39: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4:39:05
作者: 李慎溶 〔清代〕
倚筇人懒,正昏鸦秃树,古城秋晚。
蓦忆著王粲当时,搁归计西风,鬓霜轻换。
异地登临,恨犹带故园心眼。
问乡愁此际,不用悲笳,已是难缓。
年芳去人渐远。对沉吟尚有,图画疏散。
纵赚得词赋江关,叹踪迹平生,倩谁能绾。
有限回程,奈也被暮云遮断。
更凄迷夕阳尽处,数声过雁。
倚着拐杖的人懒洋洋的,正值昏黄的秋天,光秃的树木与古老的城池交相辉映。
突然想起王粲当年的情景,放下回家的计划,随着西风,鬓发也渐渐染上霜白。
在异地登高,心中仍然挂念着故乡。
此时问起乡愁,不必悲啼的笳声,已然难以抒发。
年华渐渐远去,昔日的人也逐渐散去。
面对沉吟,依然有那幅疏落的图画。
即使获得了词赋与江边的壮丽,叹息自己平生的踪迹,谁能来将它缠绕。
有限的回程,却被暮云遮断。
更让人迷惘的是夕阳西下,几声孤雁掠过。
作者介绍: 李慎溶,清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秋日旅途,诗人面对古城的景色,感受到浓厚的乡愁与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的开头,诗人倚着拐杖,懒洋洋地看着黄昏的古城,给人一种淡淡的惆怅。紧接着,王粲的回忆让诗人想起了曾经的美好时光,但如今已是鬓霜轻换,岁月无情。
在异地的登高,诗人的心中依然挂念着故乡,尽管不再悲啼,乡愁却愈加深刻。随着年华的流逝,昔日的朋友和时光逐渐远去,只留下沉吟与疏散的图画。诗人对自己一生的感慨与叹息,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孤独的情绪。最后,有限的回程被暮云遮断,夕阳下的孤雁更是增添了一份凄凉,给人留下深刻的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令人动容。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主题围绕着乡愁、时光流逝和对人生的反思,表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王粲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东汉
B. 唐代
C. 宋代
诗中“倚筇人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兴奋
B. 疲惫与无奈
C. 快乐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离别与思念
C. 冬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