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45
世疑狄文惠,不知娄师德。
娄公吾不贤,此意人未识。
古来嫌忌间,吾道忧比迹。
人们对狄文惠的才华有所怀疑,却不知道娄师德的真正品德。
我认为娄公并不贤良,但这个想法并未被人理解。
自古以来,才华与品德之间总是存在着嫌忌,我的理想之道因此而感到忧虑。
杨维桢(1301年-1370年),字子美,号蓬山,元代著名诗人。他的诗歌风格以清新、洒脱著称,善于描绘自然景物,表达个人情感。杨维桢的诗作常反映社会现实,体现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深刻思考。
《览古四十二首》是杨维桢在元代政治动荡的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和对历史人物的思考。此诗表达了对古人贤德与才华之间关系的思索,体现了一种对道德与能力不相匹配的无奈。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思考,以及对当今社会人心的忧虑。开头两句通过对比狄文惠与娄师德,揭示了人们对于才华与品德的误解与偏见。诗人指出,虽然狄文惠才华出众,但却遭到质疑,而娄师德的品德却未被人所知,这反映出社会对历史人物评价的偏颇。接下来的两句则深入探讨了古代人物之间由于才华和品德的差异而产生的嫌忌关系,诗人感到忧虑的是,这种现象在当下依然存在。
整首诗情感真挚,逻辑严谨,既有对古人的钦佩,也有对现实的反思,展示了杨维桢作为诗人的深刻洞察力。通过对比与反思,诗人不仅在探讨历史,还在呼唤对当代人的道德重视,这种对人性与道德的关怀,使得这首诗具有了更为深远的意义。
世疑狄文惠,不知娄师德:
娄公吾不贤,此意人未识:
古来嫌忌间,吾道忧比迹:
整首诗通过对古代人物的评价与反思,探讨了才华与品德之间的关系,表达了对社会偏见与道德缺失的忧虑。
选择题:狄文惠与娄师德在诗中分别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古来嫌忌间”反映的是__。
判断题:这首诗认为社会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公正的。(对/错)
可以将杨维桢的这首诗与杜甫的《春望》进行对比,杜甫同样在作品中反映了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但侧重于战争带来的苦难,而杨维桢则侧重于对道德与才华的反思,两者在情感基调与主题上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