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饮马长城窟行》

时间: 2025-04-26 13:18:29

诗句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8:29

原文展示

饮马长城窟行

塞外悲风切,交河冰已结。
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
迥戍危烽火,层峦引高节。
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
寒沙连骑迹,朔吹断边声。
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
绝漠干戈戢,车徒振原隰。
都尉反龙堆,将军旋马邑。
扬麾氛雾静,纪石功名立。
荒裔一戎衣,灵台凯歌入。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长城边疆的荒凉与悲壮。北方的风声凄厉,河面已经结冰。浩瀚的沙海波涛汹涌,阴山上千里白雪皑皑。边关的烽火高高耸立,山峦层层叠叠,飘扬着高亢的军号。旗帜在风中摇曳,骑兵在长城旁饮马。寒沙覆盖了骑马的痕迹,北风凛冽,打断了边境的宁静。胡人的尘埃在玉塞清晰可见,羌笛的音韵如金钲般悦耳。荒漠中戈戟停止,马车与行人振动着原野和沟壑。都尉在龙堆驻防,将军则返回马邑。挥手指挥,氛围逐渐平静,立下功名的纪石屹立。荒凉的边疆,一身戎装,凯歌在灵台上回荡。

注释

  • 塞外: 指边疆地区,通常是指北方的边塞。
  • 交河: 可能指交河流域,地处现在的中亚地区。
  • 瀚海: 形容沙海的广阔。
  • 阴山: 指中国北方的阴山山脉。
  • : 指边防驻守的军队。
  • 烽火: 古代用以传递军事信息的火光。
  • : 指旗帜。
  • 胡尘: 指北方民族的尘土,象征敌人侵扰。
  • 羌笛: 指羌族的乐器,象征边疆民族的文化。
  • 纪石: 纪念功勋的石碑。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世民(598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名世民,后世称为唐太宗。他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擅长诗文,尤其是在边塞诗方面表现突出。

创作背景

《饮马长城窟行》创作于李世民统治时期,当时国家稳定,边疆问题依然突出。诗中反映了边塞的自然环境和军事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国家的关心与对边疆将士的赞美。

诗歌鉴赏

《饮马长城窟行》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展现了李世民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对北疆的深切关注。诗的开篇以“塞外悲风切”引入,直接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着,诗人通过对交河冰结、瀚海波涛、阴山雪景的描绘,勾勒出一幅苍凉壮阔的边塞画面。

在中间部分,诗人通过对“迥戍危烽火”和“层峦引高节”的描写,展现出士兵在边防驻守的艰辛与责任。随后“悠悠卷旆旌,饮马出长城”一联,描绘出骑兵在长城旁饮马的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军旅生活的情景,音乐感强烈,带有一种豪情与壮志。

后面的几联则转向更深层的哲思,表达了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特别是“胡尘清玉塞,羌笛韵金钲”,将战争的残酷与边疆文化的悠扬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民族的包容和对和平的渴望。

整首诗情感丰富,意象鲜明,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也有对历史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是李世民诗歌中的一颗明珠。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塞外悲风切: 描述北方边塞的悲凉风声,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2. 交河冰已结: 交河水面已结冰,暗示冬季的严酷。
  3. 瀚海百重波: 描绘沙海的波涛,表现出其广阔无垠的景象。
  4. 阴山千里雪: 阴山的千里白雪,增加了边塞的寒冷感。
  5. 迥戍危烽火: 边防的烽火高悬,警示四周的安全。
  6. 层峦引高节: 山峦层层叠叠,如同高亢的乐章。
  7. 悠悠卷旆旌: 旗帜在风中飘扬,传达出军人的豪情。
  8. 饮马出长城: 骑兵在长城边饮马,描绘出生活的场景。
  9. 寒沙连骑迹: 寒沙覆盖了骑马的痕迹,暗示行军的艰辛。
  10. 朔吹断边声: 北风凛冽,打断了边境的安宁。
  11. 胡尘清玉塞: 胡人的尘土在玉塞显现,反映出战乱的痕迹。
  12. 羌笛韵金钲: 羌族的笛声如金钲般悦耳,传达出边疆文化的独特韵味。
  13. 绝漠干戈戢: 荒漠中,战争的武器也停止了。
  14. 车徒振原隰: 马车与行人振动着原野,表现出生活的气息。
  15. 都尉反龙堆: 指挥官驻守在龙堆,强调对边防的重视。
  16. 将军旋马邑: 将军返回马邑,表现出军队的调动。
  17. 扬麾氛雾静: 挥手指挥,气氛逐渐平静。
  18. 纪石功名立: 立下纪念功勋的石碑,体现出军事成就。
  19. 荒裔一戎衣: 荒凉的边地,戎装在身。
  20. 灵台凯歌入: 凯歌在灵台上回荡,表达出胜利的喜悦。

修辞手法

  • 对仗: 诗中运用了大量对仗工整的句子,使得整首诗韵律感强。
  • 比喻: 如“羌笛韵金钲”,通过比喻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排比: 描述自然景观和军旅生活时,运用排比手法,增强了气势。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边疆将士的赞美,展现了边防生活的艰辛与壮丽,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历史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中对自然的描绘与对军事生活的细腻观察,体现了诗人对祖国疆域的热爱与责任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塞外: 边疆,象征着战争与守卫。
  • 长城: 代表着国家的防线与保护。
  • 寒沙: 代表着战斗的艰辛与荒凉。
  • 羌笛: 边疆民族文化的象征,表现出多元的文化交融。
  • 纪石: 作为功勋的象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与荣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塞外悲风切”描绘的是哪种情感? A. 欢乐
    B. 悲凉
    C. 宁静
    D. 兴奋

  2. “饮马出长城”描述了什么场景? A. 战斗场面
    B. 休息时刻
    C. 行军过程
    D. 逃跑情景

  3. 诗中提到的“胡尘”指的是什么? A. 雪
    B. 战争
    C. 边境的尘土
    D. 沙子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燕歌行》

诗词对比

王之涣《登鹳雀楼》与李世民的《饮马长城窟行》均描绘了边塞的壮丽,但前者更多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而后者则着重于边防军人的艰苦及历史的思考。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着不同的侧重,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世民与唐朝的辉煌》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岩 奉命辑全唐文赴西苑万善殿翻阅释典 其一 过泰山 台阳杂咏 其八 台阳杂咏 其七 台阳杂咏 其六 台阳杂咏 其五 台阳杂咏 其四 台阳杂咏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有情有义 约己爱民 豁开头的成语 源花 城字繁体字怎么写?这份城字繁体字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字学习 矢字旁的字 牟婆洛揭拉婆 干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页字旁的字 琴瑟失调 渭川千亩 臼字旁的字 贝部首的汉字大全_贝部首常用汉字解析 国妆特字的祛斑产品有哪些?这份清单助你快速了解_祛斑产品推荐 韫玉待价 朱的笔顺怎么写?朱的笔画顺序详解 履险若夷 贤德 包含慕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