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1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10:49
密密疏疏,恰亚字回环,苔砌低认。月地斜看,筝柱几曾端正。扶出半幅惊鸿,奈背面暗愁谁省。又翠阴转过云廊,花底屧痕俱损。断红千折描难尽。印凉波井梧秋近。玲珑不隔蓬山路,偏写离人孤凭。一片画格高低,闪入风帘灯冷。问碧城何许,空绾著相思影。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悠远而又幽静的场景,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离人的思念。诗中提到的“密密疏疏”展现了院子里苔藓的状态,似乎在说那里的环境既密又疏。月光斜照,筝柱似乎不曾端正,隐喻着往日的美好已不复存在。接着,诗人扶出一幅惊鸿的画作,但背后却隐藏着许多暗愁。随着翠阴的转动,花底的足迹也显得模糊不清。断红的花瓣千折万折,似乎难以描绘尽。而凉风袭来,秋意渐近,诗人感叹离人孤独的心情。最后,诗人向碧城发问,似乎在追寻着那份相思的影子。
郭则沄,清代诗人,擅长诗词创作。他的作品多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见长,常常流露出对自然和人事的深刻思考。
《玲珑四犯 咏阑影》创作于清朝,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交流频繁的时期。诗人在这种背景下,常常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对逝去时光的怀念。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营造出一种幽幽的氛围。诗人以“密密疏疏”的景象开篇,带给读者一种视觉上的冲击,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庭院,周围环境既有生机又略显清冷。接着,诗人以“月地斜看”展现出时间的流逝,筝柱的倾斜暗示着过去的美好已经不再。每一句都蕴含着深刻的情感,尤其是“奈背面暗愁谁省”,这一句将诗人的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整首诗的情感层次分明,前半部分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引出思念,后半部分则将情感推向高潮,“一片画格高低,闪入风帘灯冷”让人感受到那份孤独和寂寞。最后的“问碧城何许,空绾著相思影”更是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顶点,表达了对理想归宿的渴望与对离人深深的思念。
密密疏疏,恰亚字回环,苔砌低认。
描述环境的细腻,苔藓覆盖的地面,似乎暗示着时间的流逝。
月地斜看,筝柱几曾端正。
月光斜照,筝柱的倾斜象征着不完美,暗示美好时光的失去。
扶出半幅惊鸿,奈背面暗愁谁省。
画作的美丽与背后的愁苦形成对比,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与忧愁。
又翠阴转过云廊,花底屧痕俱损。
绿荫掩盖了旧日的踪迹,花下的足迹模糊不清,象征着记忆的遗忘。
断红千折描难尽。
断裂的红花象征着记忆的破碎,难以用语言完美描绘。
印凉波井梧秋近。
凉风与秋意的结合,暗示着时间的变化与季节的更迭。
玲珑不隔蓬山路,偏写离人孤凭。
精致的描绘不妨碍对理想归宿的渴望,离人仍在孤独中挣扎。
一片画格高低,闪入风帘灯冷。
画格的高低变化,暗示着情感的起伏,冷灯下的孤独感愈发明显。
问碧城何许,空绾著相思影。
向理想之地发问,体现出对相思的无奈与渴望。
整首诗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离人的思念,表现出一种孤独而又深情的情感基调。诗人以细腻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展现出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与对理想归宿的渴望。
诗中提到的“筝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乐器
B. 一种植物
C. 一种建筑
“问碧城何许”中的“碧城”代表什么?
A. 现实中的城市
B. 理想的归宿
C. 诗人的家乡
诗中“密密疏疏”描绘了什么?
A. 花的状态
B. 草木的状态
C. 水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