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9:37: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9:37:12
一秋宛驰驷,志士感何深。
随事涉虚境,与时销烈心。
行惭窥止水,坐不耐疏林。
系日方无策,仍伤老病侵。
这秋天似乎像驾驭着四匹马,志士的感慨难以言表。
随着事情的变化而游走于虚幻的境界,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磨着那热烈的心。
行走时感到惭愧,仿佛在窥视一池静水;坐着时又无法忍受稀疏的树林。
日子似乎无计可施,依然感到老病的侵袭。
王醇,明代诗人,生平资料较少,主要以其诗词作品流传于世。他的诗歌风格多以抒怀为主,融入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常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结合。
本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象,寄托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反映了当时文人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
《一秋》是王醇在秋天的背景下,表达他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人生际遇的思考。诗的开头“宛驰驷”,以生动的比喻描绘出秋天的氛围,同时引入了诗人内心的挣扎。这里,秋天不仅仅是一个季节,更是一种生命的象征,反映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深刻认识。
随后的“志士感何深”,则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热情,尽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热情却在逐渐消磨。“随事涉虚境,与时销烈心”,在这里,诗人通过“虚境”与“烈心”的对比,展现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冲突,表现出一种无奈与悲凉。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为精妙,行与坐的交替描写,反映出诗人在面对生活时的无所适从与内心的焦虑。最后两句“系日方无策,仍伤老病侵”,则是诗人对衰老与疾病的无奈接受,整个诗的情感基调在此达到高潮,展现出一种对生命流逝的哀叹。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与理想破灭的感慨,深刻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对生命的思考,情感基调中带有一丝忧伤与反思。
诗中提到“志士感何深”,志士在这里指的是( )
A. 有志向的人
B. 普通人
C. 老年人
答案:A
“随事涉虚境”中的“虚境”指的是( )
A. 现实
B. 理想和梦幻
C. 自然
答案:B
全诗的情感基调可以用哪一个词来概括( )
A. 欢乐
B. 悲凉
C. 激昂
答案:B
对比王醇的《一秋》和杜甫的《秋兴八首》,两者都表达了对秋季的感慨,但王醇更强调个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理想的追求,而杜甫则更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困境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