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00: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00:17
《刈麦行》
来牟异地谷,种之在秋时。
历冬复历春,刈当仲夏期。
雨雪傥不足,荒芜致农悲。
今年尚丰稔,始得疗岩饥。
田家贵勤俭,天公不我欺。
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民在异地种谷的艰辛过程。诗人提到,农民在秋天播种,经过严冬与春天,终于在仲夏时节收割。尽管雨雪若是不够,荒芜的田地会让农民感到悲伤。然而今年的丰收,终于能够缓解因饥荒带来的困苦。田家重视勤俭,老天也没有亏待他们。
了亮,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作品多围绕农业、农村生活,反映民生疾苦和对自然的感悟。其作品常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关注农民的辛劳与希望。
《刈麦行》写于清代,正值农耕社会,诗人通过描绘农民的艰辛与丰收,反映出当时社会的农耕文化与农民的生存状态。诗中蕴含着对自然的敬畏以及对勤劳的赞美。
《刈麦行》通过质朴的语言,生动描绘了农民的辛勤耕作与对丰收的期待,展现了农民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诗的结构简单而有序,先描写种植的过程,再转向收获的喜悦,最后反思农民的勤劳与对天公的信任,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叙述。诗中对于气候变化的敏感与对丰收的渴望,体现了农民的无奈与希望,使得这首诗在平实中蕴含了深刻的哲理。
此外,诗中的“田家贵勤俭,天公不我欺”一句,强调了劳动的重要性和自然的公正,传达出诗人对农民生活的同情与理解。整首诗不仅是一幅农村生活的画卷,更是一种对农民劳动的赞美,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现实与人们的生活态度。
来牟异地谷,种之在秋时。
描绘农民在外地辛勤耕作,从秋天开始播种。
历冬复历春,刈当仲夏期。
经过漫长的冬春,终于在仲夏时节收获粮食。
雨雪傥不足,荒芜致农悲。
如果雨雪不及时,导致荒地,农民自然愁苦。
今年尚丰稔,始得疗岩饥。
今年的丰收让农民暂时摆脱饥饿的困扰。
田家贵勤俭,天公不我欺。
农民重视勤俭,老天也没有辜负他们的付出。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赞美农民的勤劳和对自然的尊重,强调了勤俭持家的重要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
《刈麦行》中,农民主要在什么时间进行播种?
A. 冬天
B. 秋天
C. 春天
D. 夏天
诗中提到“天公不我欺”是为了强调什么?
A. 天气不好
B. 天气好,农民的勤劳得到了回报
C. 天气变化无常
D. 自然灾害频繁
诗人用“疗岩饥”来形容什么?
A. 对丰收的期待
B. 解决农民的饥饿问题
C. 反映农民的悲惨
D. 自然的恩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