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5: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5:05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
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
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在林中有一块奇特的石头,仿佛是一只正在潜行的野兽。
它乍看像依偎在岩石上的桂树,又让人怀疑是在吃野生的苹果。
石头上长满了青翠的苔藓,细小的紫色苔藓也在生长。
如果不是见到被拘束的人,何必像那样用缨带束缚自己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在描绘自然景物的同时,借助奇石的形态和生长的苔藓,表达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被拘束者的思考。诗中提及的“羁者”,暗含对社会中受限制人群的同情与反思。
作者介绍: 李德裕(787年-850年),字梦符,号浮丘,唐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曾任宰相。他的诗歌以自然景物见长,风格清新,常融入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创作于李德裕的晚年时期,主要反映了他在隐逸生活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李德裕的《似鹿石》通过描绘一块奇特的石头,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思考。诗中奇石的形象不仅仅是自然的产物,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投射。石头仿佛在林中游动,象征着自由与灵动,反衬出诗人对困境的思索。诗人通过对苔藓的描绘,传达了自然界的生命力和变化,展现了生命的顽强与坚韧。同时,诗末对于“羁者”的提及,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与对被束缚者的同情,激发读者对人生与自由的思考。
逐句解析:
林中有奇石,仿佛兽潜行。
描绘一块奇特的石头,暗示其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印象。
乍似依岩桂,还疑食野苹。
石头的外观让人联想到桂树,生动的比喻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茸长绿藓映,斑细紫苔生。
描述生长在石头上的苔藓,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
不是见羁者,何劳如顿缨。
诗人思考自身境遇,表达对自由的渴望和对束缚的反思。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对人生限制的思考,营造出深邃而富有哲理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奇石”象征什么?
“依岩桂”所描绘的意象是什么?
诗中提及的“羁者”是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德裕与王维在自然描写上均有独特之处,王维偏重于山水意境的渲染,而李德裕则更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流露。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