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望夫石》

时间: 2025-04-29 03:03:29

诗句

征骨化为尘,柔肌化为石。

高山共苍苍,临水望脉脉。

青云卷为发,缺月低照额。

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03:29

望夫石

作者: 梅尧臣 〔宋代〕


原文展示:

征骨化为尘,柔肌化为石。
高山共苍苍,临水望脉脉。
青云卷为发,缺月低照额。
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軏。


白话文翻译:

征战的骨骼化为尘土,娇嫩的肌肤变成了岩石。
高山依旧苍翠,与水相临,望着远方的脉脉相连。
青云如发丝般卷曲,缺月低照着我的额头。
千古的遗恨深重,最终仍不能见到你的归来。


注释:

  • 征骨:指战死的士兵的骨骼。
  • 柔肌:指年轻女性的柔软肌肤。
  • 脉脉:形容目光深情款款。
  • 青云:指天上的云,也象征着美好、自由。
  • 缺月:指月亮的缺损,象征缺失与遗憾。
  • 车轭:古代马车的轭,象征归家的车马。

典故解析:

“千古遗恨”表达了对逝去岁月和失去之人的哀悼,常见于古代诗词中,反映了离别和思念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梅尧臣,宋代诗人,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擅长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梅尧臣对战乱与离别的深切思考中,反映了对亲人或爱人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望夫石》通过对比和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已逝之人深切的怀念与无尽的遗憾。诗中的“征骨化为尘,柔肌化为石”,开篇即用生与死的强烈对比,引发读者对生命脆弱的思考。接着,诗人以高山和水的形象,表现出对远方的眺望与思念,营造出一种苍凉而深远的氛围。

“青云卷为发,缺月低照额”描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失落,青云与缺月的意象交织出一种哀伤而幽远的美感。最后一句“千古遗恨深,终不见车轭”,点明了整首诗的情感基调,表达了对失去的无奈与痛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无奈,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征骨化为尘:生死的对立,暗示战斗的残酷。
  2. 柔肌化为石:对美好事物的失去,转化为坚硬的记忆。
  3. 高山共苍苍:自然景观与情感的结合,象征永恒。
  4. 临水望脉脉:水面波光粼粼,传达思念的深情。
  5. 青云卷为发:美好意象的表现,象征自由与梦想。
  6. 缺月低照额:孤独感的增强,表现失去的忧伤。
  7. 千古遗恨深:对时间流逝和历史的感慨。
  8. 终不见车轭:对归来之人的无尽盼望,暗含悲凉。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柔肌比喻为石,强调生命的脆弱。
  • 拟人:青云和缺月赋予了情感,增加了诗的灵动性。
  • 对仗:整首诗结构严谨,句式对称,增强了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离别与思念的描写,展现了人对逝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无奈,流露出深刻的历史感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意象分析:

  • 征骨:象征死亡,战斗的结果。
  • 柔肌:象征青春与美好,逝去的代价。
  • 高山、临水:自然景观,象征永恒与流逝。
  • 青云、缺月:象征自由与孤独,情感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征骨”指代什么? a) 战死者的骨骼
    b) 兵器
    c) 雕塑
    d) 山石

  2. “千古遗恨”所表达的情感是? a) 喜悦
    b) 失落与思念
    c) 愤怒
    d) 满足

答案

  1. a) 战死者的骨骼
  2. b) 失落与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 李白
  • 《离骚》 - 屈原

诗词对比

  • 《静夜思》:同样描绘思乡情怀,但更侧重于个人内心的孤独感。
  • 《离骚》:通过丰富的象征意象,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梅尧臣诗文选》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凤县道中 出剑门 题韩干马 以庐山三叠泉宁张宗瑞 园居 其二 园居 其一 青云干吕 题淑正先生隐居 闻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尸字头的字 片字旁的字 韭字旁的字 民不安枕 匸字旁的字 风风势势 逆水行舟 顺风扯帆 闲来 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碎银 包含鼎的词语有哪些 和义 陋室空堂 癶字旁的字 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架子车 惊恐万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