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30: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30:06
小金山
作者: 弘历 〔清代〕
萦回波澹澈,踞峙峰吸硪。
烟散容披榛,风来时落果。
栖岩搆虚轩,每到必憩坐。
圣人锡嘉名,胜彼屋包裹。
饶占山水幽,何事香花妥。
一晌悟南华,分疏了不可。
小金山四周水波荡漾清澈,耸立的山峰仿佛吸引着云雾。烟雾散去后,映照出美丽的景色,微风吹来时果实纷纷落下。栖息在岩石上的空屋,每次来到这里我都要坐下来休憩。圣人给予这里美好的名声,胜过那些封闭的房屋。山水幽静而富饶,又何必在意那香花的妥帖呢?短暂的一次领悟了南华的道理,分散的情绪变得不可再回。
弘历(1711-1799),即清高宗乾隆,清朝的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推行多项改革,文化繁荣,个人也是一位诗人,擅长诗歌和书法。他的诗风多样,融入了个人情感与自然观,常以山水为题材。
《小金山》创作于其旅行或游览期间,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展示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及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
《小金山》是一首充满自然意象和哲理思考的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弘历展现了小金山的自然美景,清澈的水波、耸立的山峰和随风飘落的果实,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诗人在此处不仅仅是游玩,更是在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内心的领悟。
诗中“栖岩搆虚轩”一句,表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仿佛在说,真正的安宁不在于奢华的房屋中,而在于自然的怀抱中。在“圣人锡嘉名,胜彼屋包裹”中,圣人的美名让小金山的灵气更加动人,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表达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一句“一晌悟南华,分疏了不可”,则是诗人的顿悟,传达出一种对道家哲理的理解,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智慧在于领悟自然与生命的本质。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内心感受的交融,让人感受到一种和谐的美,带有深刻的哲理思考。
诗歌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在自然的怀抱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智慧,表现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小金山的水波是如何描写的?
诗中提到的“圣人”是指?
诗歌中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弘历的《小金山》更加强调个人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李白则注重豪放与情感的抒发。两者都表现了对山水的热爱,但情感基调和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