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追补姚元白市隐园十八咏 其十一 洗砚矶》

时间: 2025-04-26 22:16:17

诗句

右军洗砚池,池水犹未黑。

借问何以然,为有鱼吞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16:17

追补姚元白市隐园十八咏 其十一 洗砚矶

作者: 王世贞 〔明代〕

原文展示:

右军洗砚池,池水犹未黑。
借问何以然,为有鱼吞墨。


白话文翻译:

右军洗砚池的池水还没有变黑。
我问这是为什么,原来是有鱼在吞食墨水。


注释:

  • 右军: 指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因其书法成就卓越被称为“右军”。
  • 洗砚池: 指用来洗砚台的池子,这里是王羲之洗砚的地方。
  • 未黑: 池水还没有变黑。
  • 鱼吞墨: 鱼在水中游动,吞食掉了池中的墨水。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世贞(1526年-1590年),字士礼,号静斋,明代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风清新脱俗,擅长古诗词,融汇了文人雅趣和自然情趣。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明代,王世贞在追补姚元白的《市隐园十八咏》,表达了对王羲之的敬仰以及他对书法艺术的思考。诗中通过洗砚池的描写,展现了文化传承与自然景观的结合。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简短的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首先,诗中提到的“右军”指的是王羲之,这种直接的引用,显示了诗人对书法大家的崇敬。洗砚池作为一个意象,代表着书法创作的源泉与灵感,而未黑的池水暗示着纯净与生机。接着,诗人以“借问何以然”的形式引出下文,增添了互动感,使读者产生思考。

“鱼吞墨”一语妙趣横生,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池中鱼因墨水而有所改变,象征着艺术创作中灵感的流动与变化。墨水的吞食不仅是鱼的行为,也是对书法艺术的一种调侃与反思,暗示着创作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试错与流失。整首诗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同时也引发了对艺术创作的深刻思考,显示出王世贞对文化的敏锐观察与独特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右军洗砚池”:直接点出地点,突显王羲之的文化标志。
  • “池水犹未黑”:强调池水的清澈,象征着未被污染的艺术灵魂。
  • “借问何以然”:引出疑问,增强语境的互动性。
  • “为有鱼吞墨”:以形象生动的比喻说明了池水未黑的原因,传达出一种轻松幽默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将鱼吞墨比作艺术创作的过程,形象生动。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节奏感。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对书法艺术的敬仰,展示了艺术创作中灵感的流动与变化,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洗砚池: 代表书法创作的源泉,象征文化的传承。
  • : 象征活力与灵动,也代表着艺术灵感的随性与自由。
  • : 书法艺术的核心,象征着创作与表达。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右军”指的是哪位书法家?

    • A. 颜真卿
    • B. 王羲之
    • C. 张旭
    • D. 柳公权
  2. 诗中“池水犹未黑”的意思是什么?

    • A. 池水清澈
    • B. 池水变黑
    • C. 池水有杂质
    • D. 池水正在变色
  3. “为有鱼吞墨”的意思是?

    • A. 鱼在水中游
    • B. 鱼吃掉了墨水
    • C. 鱼在池中嬉戏
    • D. 鱼被墨水污染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与王世贞的《洗砚矶》都体现了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但前者更注重情感的抒发,而后者则通过幽默的描写反映了对艺术创作过程的思考。

参考资料:

  • 《明代文学史》
  • 《中国古典诗词选》
  • 《王世贞诗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忆王孙·夏词 忆王孙·春词 感事 其四 感事 其三 感事 其二 感事 其一 路舍人客居太湖东山三十年,寄此代柬 五台山 雨中至华下宿王山史家 汾州祭吴炎潘柽章二节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硇洲 豸字旁的字 视有如无 阜字旁的字 两小无猜 孜孜不已 聿字旁的字 主流 省道 麦字旁的字 鼠字旁的字 班媛 得意之作 富堪敌国 百分之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