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26: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26:50
郭外炎埃隔,轩窗午自凉。
湖光浮雉堞,野色上鱼梁。
客转池坳径,农归谷口庄。
老贪称隐逸,乘夏制荷裳。
在郭外的炎热尘埃隔断了清凉,
而我的轩窗在午后却自感凉爽。
湖面波光闪烁,映照着城墙,
野外的色彩映上了渔梁。
客人转过池塘小径,
农人则归回谷口的庄稼地。
老者贪图隐逸生活,
在夏天时便穿上了荷叶做的衣裳。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引用,但表现了隐逸生活的理想与自然的和谐。
作者介绍: 谢廷柱,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主要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田园生活与隐逸理想。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描写山水田园,与当时的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风潮相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士人隐居田园、追求自然生活的风气盛行。诗中描绘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隐逸生活的向往。
《郭外》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城市外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都市喧嚣的逃避。开篇“郭外炎埃隔”,点明了诗人在城市的炎热与尘埃中感到的不适与压迫,既是对外部环境的描绘,也是一种内心的反思。接下来的“轩窗午自凉”则表现出诗人在静谧的环境中所感受到的舒适与凉意,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渴望。
“湖光浮雉堞,野色上鱼梁”两句,使用了生动的意象,描绘出湖面波光与城墙的映照,以及自然色彩的和谐美感,体现了诗人眼中的美丽自然。此时,客人和农人分别回归各自的生活,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诗的最后两句“老贪称隐逸,乘夏制荷裳”,则将主题推向了隐逸生活的理想,老者的“贪”字,既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反映了社会中人们追求宁静生活的普遍心态。诗人在夏日的氛围中,借助荷叶这一自然元素,展现出一种清凉的生活方式。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敬,给人以深思与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以及对都市生活的逃避,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郭外》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清代
诗中提到的“炎埃”指的是什么?
a) 炎热的天气
b) 城市的尘土
c) 农田的风光
d) 湖面的波光
诗中描绘的客人和农人分别代表什么?
a) 游客与居民
b) 隐士与农夫
c) 生活的安逸与忙碌
d) 城市与乡村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