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9: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9:06
喜雨歌为宋太守赋
作者:王冕
南州六月旱土赤,
炎官火伞行虚空。
田畴圻裂河海涸,
万物如在红炉中。
桔槔不用计已梏,
农民踏踏愁岁凶。
蓬莱太守民父母,
下顾赤子心忡忡。
罄竭精神扣天府,
话语直与天神通。
须臾唤起龙井龙,
大澍三日苏罢癃。
百姓唤作太守雨,
东皋西陌皆冲融。
禾苗徙觉充秀实,
野草亦解回颜容。
吾儒能效束皙赋,
喜见屋底山云浓。
邻家父老走相报,
门前大水如奔洪。
妖氛积秽俱洗尽,
此是太守造化功。
太守正与造化同,
百姓拍手歌年丰。
歌年丰,太守德泽垂无穷。
南方的州,六月里干旱得土壤发红,
阳光像火伞一样高悬在空中。
田地干裂,河流和海洋都干涸,
万物仿佛置身于红炉之中。
桔槔(指抽水用的工具)也用不上,农民愁苦度日,
心里满是对凶年不安的忧虑。
蓬莱的太守像民众的父母,
关心着赤子(百姓)的心情忧愁。
他竭尽全力向天祈求,
言语直达天神。
转瞬之间便唤出龙井雨,
大雨三天,干涸的土地得以恢复。
百姓称赞太守的雨,
东边的山岗西边的田野都被雨水浸润。
禾苗重新感受到丰盈的滋养,
野草也恢复了生机与颜容。
我作为儒生可以效仿束皙(古代名士),
高兴地看到屋檐下的山云变得浓厚。
邻居的父老们纷纷来报喜,
门前的洪水奔流如潮。
积攒的妖气和污秽都被彻底洗净,
这都是太守的造化之功。
太守的作为与自然造化相同,
百姓拍手欢唱,歌颂丰收的年景。
歌颂丰收,太守的德泽将长久流传。
作者介绍:王冕(1287年—1359年),元代诗人、画家,以山水画闻名。其诗歌多关注民生,强调自然与人文的关系,常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元代时期,当时正值农民生活困苦,作者通过描写旱灾与太守的施雨,表达对民众的关心与期待,体现了官民之间的美好关系。
《喜雨歌为宋太守赋》是一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诗。诗中描绘了南方六月的干旱景象,展现了自然环境的极端变化,表现了农民的愁苦与无奈。王冕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旱灾对百姓的影响,继而引出太守的仁政。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太守的施雨,表现了他与民众的亲密关系,体现了古代官员应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如“火伞”“红炉”生动刻画出酷暑的感觉;“龙井”则寓意着雨的降临,象征着希望与生机的再现。这种对比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也深化了主题。王冕通过对太守的赞美,传达了对治水兴农的期盼,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在风格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深刻,又富有抒情性的美感,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间情感的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旱灾与太守的施雨,表现了官民之间的和谐关系,展现了作者对民生的关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诗中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也反映了人们对生活的期待与希望,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桔槔”指的是什么?
A. 田地
B. 抽水工具
C. 农具
D. 药草
填空题:诗中提到“南州六月旱土赤”,形容了__的情况。
判断题:这首诗中表现了百姓对太守的感激之情。 (对/错)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春望》与王冕的《喜雨歌为宋太守赋》都关注民生与自然环境的变化,但杜甫更侧重于战乱带来的苦难,而王冕则描绘了太守施雨后的希望,展现了不同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