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1 21:0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21:02:50
绝塞风云接大荒,谁敲铜斗韵伊凉。
鸡声夜醒千门月,虎迹秋盘万岭霜。
客惯渐忘尘梦换,官卑也要国恩偿。
镫前独抱龙渊啸,影烂芙蓉忍善藏。
在荒凉的边塞,风云汇聚于辽阔的大地,谁在敲响铜斗,吟唱着幽凉的旋律?
鸡鸣声中,夜色唤醒了千家万户的明月,虎的足迹在秋霜铺就的山岭上盘旋。
身为客人,渐渐忘却了尘世的梦境,而即便官职卑微,也要报答国家的恩惠。
我独自坐在灯前,抱着龙渊发出长啸,身影在烂漫的芙蓉花下掩藏。
蒋曰豫,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诗才著称。其诗作常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国家多事之秋,诗人以边塞为背景,表达了对家国情怀的思考与感慨。
这首诗以边塞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开篇的“绝塞风云接大荒”,描绘了辽阔的荒原和天际的风云,营造出一种苍凉而又壮阔的氛围。接着通过“鸡声夜醒千门月”的描写,展现了夜晚的宁静与日常生活的细腻,形成了一种诗意的对比。
诗中“虎迹秋盘万岭霜”一句,通过虎的足迹象征着边境的危险,表现出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敏锐观察。后面的“客惯渐忘尘梦换”,则展现出诗人对身处异乡的思考,反映出一种淡淡的乡愁。
最后两句“镫前独抱龙渊啸,影烂芙蓉忍善藏”以更为内省的情感结束,表达了诗人对个人存在价值的追寻,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视。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刻理解。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表达对国家的深切关怀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对边塞生活的观察与对家国情怀的深刻理解。
诗中“绝塞风云接大荒”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A. 宁静
B. 壮阔
C. 哀伤
D. 快乐
“鸡声夜醒千门月”中的“鸡声”象征什么?
A. 生活的细腻
B. 乡愁
C. 战争
D. 友情
诗人如何看待官职的高低?
A. 不在乎
B. 要求高
C. 重要
D. 需要回报国家
这些内容将为您提供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多维视角,帮助您更好地欣赏古代诗词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