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5: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5:48
浣溪沙
元好问
画出清明二月天。
山城三月只萧然。
闲门日日枕书眠。
川下杏花浑欲雪,
山中杨柳不成烟。
春风回首又明年。
这首词描绘了二月清明时节的美好景象,山城在三月却显得萧条。每天在家中闲适地读书入睡。河边的杏花像雪一样洁白,山中的杨柳却难以成烟。春风轻轻回首,又是一年春天。
诗中提到的“清明”与“春风”均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春天密切相关,反映了古人对春天的热爱与向往。“春风回首”寓意着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轮回。
元好问(1190-1257),字子渊,号天池,元代诗人、词人、散文家。生于金朝末年,青年时经历了金亡、元兴的历史变迁,后致力于文学创作,著有《元好问集》。其词风清新,情感细腻,尤其擅长写景抒情。
《浣溪沙》创作于春季,正值清明时节,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感慨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闲适。
《浣溪沙》以清新自然的意象,描绘了春天的美好时光。开篇“画出清明二月天”便引入了春天的气息,清明的二月象征着春天的开始,生机勃勃。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山城三月只萧然”,表达了诗人在特定环境下的感受,山城的萧条与二月的生机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春天的复杂性。
接下来的“闲门日日枕书眠”则展现了诗人生活的闲适,浸润在书香中,体现出一种文化的追求和精神的享受。接下来的两句“川下杏花浑欲雪,山中杨柳不成烟”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春天的色彩与气息,杏花的洁白如雪,给人一种清新纯净的感觉,而杨柳则以烟雾般的轻柔表现出春天的温柔。
最后一句“春风回首又明年”,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春天的回归,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季节更迭的感慨,留下了深刻的思考。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悠远,展现了元好问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整首词表达了对春天的向往与珍惜,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热爱。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清明”指的是哪个月份的节气?
填空题:诗中“川下杏花浑欲雪”中的“杏花”象征着__。
判断题:诗人在词中表现出对生活的忙碌与疲惫。(对/错)
李白《月下独酌》与元好问《浣溪沙》均表现了对自然的赞美与对生活的思考,但李白的作品更多体现了孤独与豪放,而元好问则侧重于细腻的生活感受与春天的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