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2:56: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2:56:07
西江月 三十四首 自勉
识破家缘冤苦。忻然跳出乡闾。
秦川秀处作庵居。永住永住永住。
物外逍遥自在,如今寄甚家书。
还乡便得赴仙都。不去不去不去。
这首诗表达了对家乡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诗人意识到家庭关系中的冤屈与苦痛,因此决定离开乡村,安于秦川的宁静生活,追求内心的自由与逍遥。虽然有寄送家书的想念,但他更向往的是一个不受世俗牵绊的生活,最终选择不回归故乡,坚定地追寻自己的理想。
马钰是元代的诗人,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作为道士,他的诗歌常带有道家思想,强调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本诗写于诗人遇到生活的困扰与痛苦时,他选择远离世俗的纷扰,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此时的社会环境动荡不安,个人情感与家庭关系的复杂,使得诗人对“家”的思考愈发深刻。
《西江月 三十四首 自勉》可谓是马钰在面对家族纠葛与个人追求之间的一次深刻反思。诗中通过对家缘的“冤苦”表达了对家庭关系的无奈与痛苦,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想要逃离的渴望。诗人选择在“秦川秀处作庵居”,不仅体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也象征了他对清静生活的追求,渴望在世俗的纷扰中找到一块心灵的净土。
“物外逍遥自在”,更是对理想生活的描绘。诗人希望跃出世俗的桎梏,追求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由。然而,尽管他有寄送家书的情感牵挂,最终他仍然选择了“不去”,这不仅是对故乡的告别,也是对自我追求的坚定。整首诗在抒情中渗透着哲理,表现了诗人对人生、家庭与理想的深刻思考,令人感受到一种挣扎与解脱之间的微妙平衡。
识破家缘冤苦:
忻然跳出乡闾:
秦川秀处作庵居:
永住永住永住:
物外逍遥自在:
如今寄甚家书:
还乡便得赴仙都:
不去不去不去: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庭关系的反思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在困扰与追求理想生活之间的挣扎。
诗人选择离开故乡的原因是什么?
“逍遥自在”体现了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秦川”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