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西江月 其一》

时间: 2025-04-27 05:07:38

诗句

绣幕低垂院静,金炉悄拨香残。

流莺劝我惜春闲。

可奈扶头意懒。

柳色能将远恨,梨云惯作轻寒。

游丝欲罥落花难。

燕子归来太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07:38

原文展示:

西江月 其一
作者:赵尊岳
绣幕低垂院静,金炉悄拨香残。
流莺劝我惜春闲。可奈扶头意懒。
柳色能将远恨,梨云惯作轻寒。
游丝欲罥落花难。燕子归来太晚。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静谧的院落,绣幕低垂,空气中弥漫着残留的香气。流莺在劝我珍惜春光,但我却因为懒惰而无心去珍惜。柳树的颜色能勾起我对远方的思念,梨花的云朵则习惯性地带来一丝寒意。游丝轻轻飘动,落花却难以留住,而燕子归来的时节已然太晚。

注释:

  • 绣幕: 精致的帷幕,通常用于装饰,象征着温馨的环境。
  • 金炉: 指香炉,古代常用金属制成,用来熏香。
  • 流莺: 指黄莺,常用来象征春天的到来。
  • 扶头: 指扶着头,形容懒散的状态。
  • 柳色: 柳树的颜色,常与春天相关,象征柔美与思念。
  • 梨云: 指梨树的花朵,花开时节给人带来轻寒的感觉。
  • 游丝: 形容细丝般的秋千,象征着轻柔和无奈。
  • 燕子归来: 燕子春天归来,象征着春天的来临,诗中表示时机已晚。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赵尊岳(1864-1935),字伯华,号汝舟,现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抒发情感见长。他的诗词风格独特,常常融合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象。

创作背景:
《西江月 其一》描绘了春天的美丽及随之而来的惆怅,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创作于近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下,表现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逝去时间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本诗以清丽的意象和抒情的方式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流逝。首联“绣幕低垂院静,金炉悄拨香残”描绘了一幅静谧的院落画面,细腻的描写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而恬静的氛围。次联“流莺劝我惜春闲”则引入了对春天的珍惜之情,流莺的歌声犹如春天的召唤,促使人们享受当下。然而,接下来的“可奈扶头意懒”则转入一种懒散的情绪,显示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

后两联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复杂性,“柳色能将远恨”与“梨云惯作轻寒”通过自然景色勾起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和内心的惆怅。最后一句“燕子归来太晚”则是全诗的高潮,燕子归来象征着春天的结束,带来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在春天的美丽与惆怅之间的挣扎,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绣幕低垂院静”:描绘出一个静谧的院落,营造出诗人内心的宁静。
  • “金炉悄拨香残”:香炉中火焰微弱,香气渐渐消散,暗示时间的流逝与美好事物的逝去。
  • “流莺劝我惜春闲”:流莺的歌声在劝说诗人珍惜春光,展现对生命美好的向往。
  • “可奈扶头意懒”:诗人内心的懒惰与不愿意珍惜的矛盾,表现出一种消极的情绪。
  • “柳色能将远恨”:柳树的色彩勾起了对远方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遐想。
  • “梨云惯作轻寒”:梨花的白云似乎带来了淡淡的寒意,象征着思念与孤独。
  • “游丝欲罥落花难”:游丝轻飘,表现出对美好事物的无奈与留不住的感伤。
  • “燕子归来太晚”:燕子象征春天的到来,但它的归来却已是晚了,暗示着美好时光的错失。

修辞手法:

  • 比喻: 将流莺的歌声比作春光的召唤,增添了诗的生动性。
  • 拟人: 流莺在劝说,表现了自然与人的情感互动。
  • 对仗: 诗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与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惆怅,主题深刻,情感真挚,展现出生命中的无奈与流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绣幕: 代表温馨的环境,象征家庭的宁静与温暖。
  • 流莺: 代表春天的生机与活力,象征着人生的美好。
  • 柳色: 象征柔美的思念与情感,代表对往事的追忆。
  • 梨云: 象征着轻寒与孤独,带有淡淡的忧伤。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个时期的诗人?

    • A. 宋代
    • B. 明代
    • C. 近代
    • D. 现代
  2. “绣幕低垂院静”中,绣幕的意象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热闹
    • B. 宁静
    • C. 忧伤
    • D. 迷茫
  3. 诗中流莺的作用是什么?

    • A. 增添诗的韵律
    • B. 劝说诗人珍惜春光
    • C. 代表孤独
    • D. 叙述故事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 李清照《如梦令》

诗词对比:

  • 辛弃疾的《青玉案》同样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但更强调了豪情与壮志。
  • 李清照的《如梦令》则通过对逝去爱情的追忆,展现了相似的惆怅与无奈,但侧重于情感的细腻。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 《近现代诗词选》

相关查询

愆期 愆期 念母 灵棋卜 立春有感 老母亦以是月生行年七十有三矣有感而作 聚道斋 节至思亲不觉泪下因记杜子美诗云无家对寒食 讲武城 寄宇文相公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宿学 米潘 巳字旁的字 越牢 马去马归 牛字旁的字 微践 阳关三叠 癶字旁的字 睁目张须 用字旁的字 章台之柳 黍字旁的字 多慢则生乱 参开头的成语 一士之智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