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05:09: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05:09:12
临江仙
作者:陈匪石 〔清代〕
卷地霜风侵客梦,几回验鬓添愁。
帘纹如水屋如舟。
好音鱼浪阔,残篆兽烟浮。
梦里浑忘筋力减,狂呼击楫中流。
高天丸月冷于秋。
山河新旧恨,一笛正当楼。
地上的霜风卷起,侵扰了我的梦境,几次醒来后发现鬓角已添了愁苦。
帘子的花纹如水,房屋宛如一只舟。
悠扬的音乐如同鱼游荡在广阔的浪间,残留的篆书如同浮现的兽烟。
在梦中完全忘记了筋力的衰减,狂呼着划桨在水中。
高空的明月在秋天显得格外寒冷。
山河之间的新旧仇恨,正好在楼上吹响一曲笛声。
作者介绍
陈匪石(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因其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及自然景色而受到关注。他的作品常融入对传统文化的思考,风格上有着清新的气质。
创作背景
《临江仙》写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迁之际,诗人通过描绘梦境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过往的追忆。
《临江仙》是一首典型的抒情词,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开篇以“卷地霜风侵客梦”点出季节的寒冷,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忧愁。这一意象不仅传递了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反映了内心的焦虑。接着,“几回验鬓添愁”更是直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与愁苦的增加,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随着诗句的展开,诗人通过“帘纹如水屋如舟”等比喻,描绘出一种梦境与现实交织的景象,仿佛在船上漂流,随波逐流。这里的“好音鱼浪阔”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广阔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与自由。
在梦中“狂呼击楫中流”,诗人将内心的激动与不安表现得淋漓尽致,似乎在呼喊中寻找一种解脱。而“高天丸月冷于秋”则揭示了秋天的孤冷,反衬出主人公内心的苦涩与失落。
最后一句“山河新旧恨,一笛正当楼”更是将个人情感与历史背景结合,表达了对山河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反思。整首词在音韵和意境上都达到了一种和谐美,令人回味无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帘纹如水”,用水的流动比喻帘子的花纹,增添了诗的动感;“高天丸月”,则通过形象化的描写,传达了月亮的冷清与高远。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梦境与现实的映照,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抒发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卷地霜风”指的是什么?
A. 温暖的春风
B. 寒冷的霜风
C. 温柔的海风
“梦里浑忘筋力减”这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身体的强壮感到自豪
B. 在梦中忘却衰弱的痛苦
C. 对生活充满希望
诗的最后一句提到的“一笛正当楼”意指什么?
A. 笛声在楼上响起,表达思乡之情
B. 笛声悠扬,象征历史的回响
C. 笛声带来快乐,象征美好生活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临江仙》与苏轼的《水调歌头》均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思考,前者更侧重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而后者则在豪放的情感中蕴含对理想的追求。通过不同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各自的风格特色。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陈匪石的《临江仙》,以及其在情感、意象和主题上的深刻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