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0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03:14
关河令 延绥清明有见
屈大均 〔明代〕
柳毛争插。正冷节向野坟相识。
枉踏新青,蘼芜殊未碧。
黄沙遥接塞北。但几点红蓝颜色。
卤地佳人,胭脂嫌太湿。
柳枝争相插入,清明时节寒冷的气候与野坟相识。
白白踏上新生的青草,野蔷薇却尚未变得碧绿。
黄沙遥远连接着塞北,只见几点红蓝的颜色。
泥泞的土地上,佳人的胭脂显得太湿而不美。
典故解析: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常与扫墓、踏青活动相联系,诗中描绘的情景正是这个节日的特征。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8-1644),明代文学家,字希恭,号雪窗,广东人。屈大均擅长诗词,尤其在清明节期间的诗作表现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屈大均创作《关河令》正值明末动荡时期,社会动乱,作者通过清明节的描写,表达了一种对生死的感慨与对自然美的向往。
《关河令》通过清明节的景象,展现了生死交替、自然之美与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柳毛争插”,生动描绘了春天的生机与清明的气氛,接着“正冷节向野坟相识”把生与死的交织清晰呈现。诗人在清明时节踏青,却不得不面对野外的坟墓,这种对比强化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
“枉踏新青,蘼芜殊未碧”中,诗人感叹新草的嫩绿与未开的花朵,暗示着希望与失落并存。黄沙与塞北的遥远交接,给人一种苍凉之感,似乎在提醒人们对故土的眷恋与对未来的迷茫。
最后两句“卤地佳人,胭脂嫌太湿”则将情感与自然的景象结合,佳人的美丽因泥泞而显得不那么完美,象征着现实中的种种遗憾与无奈。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折射出人们对生命的思考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清明时节的生死交替,表现出对自然美的向往与对现实的无奈。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相互交织,反映了生命的复杂性与自然的无常。
诗词测试:
诗中“柳毛争插”主要描绘了什么?
“卤地佳人,胭脂嫌太湿”中“佳人”指的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