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5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56:00
江门晚渡
白沙芳迹重徘徊,
试上先生旧钓台。
嘉会楼前花拂路,
小庐山外月如杯。
使臣去后半荒草,
鸟鹊啼时惊落梅。
晚棹欲归归未忍,
莫教稚子频相催。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江门晚渡时的情景。他站在白沙滩上,回忆往昔,试图重温曾经与老师在钓台上钓鱼的情景。嘉会楼前,花瓣轻轻拂过小路,小庐山外的月亮如同一个盛满酒的杯子。使臣离去后,岸边的荒草半覆盖,鸟儿和喜鹊在啼叫,惊动了落梅的花瓣。虽然晚舟即将归航,但他心中依依不舍,不愿意让年幼的孩子们催促他快走。
作者介绍:何龙祯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时光的感慨。
创作背景:诗作成于何龙祯在江门的游历之际,描绘了他在江边的晚渡情景,抒发了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以江边的晚渡为背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对自然景观的热爱。诗中通过优美的意象,表现出诗人对于往昔的怀念与对于现实生活的感慨。开头两句“白沙芳迹重徘徊,试上先生旧钓台”便引导读者进入了一个充满个人记忆的空间,白沙滩的芳香足迹与旧钓台的回忆交织在一起,仿佛一幅静谧的画面浮现眼前。
接下来的“嘉会楼前花拂路,小庐山外月如杯”则描绘了晚霞中的江门美景,花瓣轻轻拂过小路,月亮如酒杯般明亮,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诗人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传达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情感。
而后两句“使臣去后半荒草,鸟鹊啼时惊落梅”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曾经繁华的景象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荒草和鸟鸣,令人感到一丝凄凉。最后两句“晚棹欲归归未忍,莫教稚子频相催”则是情感的高潮,诗人虽然知道该离开,但心中依依不舍,特别是对孩子的催促更显出一份无奈与温情。
整首诗在轻柔的情感中透露出对生活、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过往的深情怀念,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细腻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往昔的怀念,以及对生活的感慨,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中提到的“嘉会楼”前的景象是什么?
A. 荒草丛生
B. 花拂路
C. 月如杯
D. 钓台
诗人对归舟的态度是?
A. 坚决离去
B. 依依不舍
C. 迫不及待
D. 不知所措
诗中“白沙芳迹重徘徊”中“芳迹”的意思是?
A. 足迹
B. 花香
C. 回忆
D. 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