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珠江杂咏四首 其四》

时间: 2025-05-04 02:07:15

诗句

我爱珠江好,清娱事事幽。

名香散东莞,佳砚采端州。

水驿梅花晚,山村荔子秋。

新来解蛮语,倚树听钩辀。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07:15

原文展示:

我爱珠江好,清娱事事幽。
名香散东莞,佳砚采端州。
水驿梅花晚,山村荔子秋。
新来解蛮语,倚树听钩辀。

白话文翻译:

我喜欢珠江的美好,清澈的水流让一切都显得幽雅。
名贵的香料飘散在东莞,优质的砚台产自端州。
水边的驿站在梅花盛开时分显得格外迷人,
山村里的荔枝在秋日里硕果累累。
我最近学会了当地的方言,倚在树下听着渔船的声音。

注释:

  • 珠江:指流经广东的珠江,风景如画,是广东的重要水系。
  • 清娱:指清澈的水流带来的愉悦与安闲。
  • 名香:指著名的香料,这里暗指东莞的特产。
  • 佳砚:指优质的砚台,端州因其优质的石材而闻名。
  • 水驿:水边的驿站,古时用来方便水上交通的驿馆。
  • 梅花:梅花在晚春时节盛开,象征着清雅与坚韧。
  • 荔子:荔枝,夏季盛果的水果,象征丰收。
  • 蛮语:指地方方言,体现了诗人对当地文化的融入。
  • 钩辀:指渔船的声音,渔民用的工具。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胡会恩,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诗名流传。其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及民俗,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对珠江流域美好景色的赞美,反映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向往。珠江流域经济繁荣,自然资源丰富,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

诗歌鉴赏:

这首《珠江杂咏四首 其四》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珠江流域的自然与人文景观,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诗的开头“我爱珠江好,清娱事事幽”便直抒胸臆,展现了珠江的清澈与幽静,给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感觉。接下来的“名香散东莞,佳砚采端州”则引入了珠江流域的特产,展现了丰富的地方文化和经济特色,显示出诗人对家乡物产的自豪感。

“水驿梅花晚,山村荔子秋”将季节的变化与乡村的景色结合,描绘了秋天的丰收与梅花的清雅,传达出一种自然和谐的意境。而最后一句“新来解蛮语,倚树听钩辀”则表现出诗人对地方文化的融入,既有对生活的观察,也有对乡音的亲切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显示了诗人对珠江流域深厚的文化自信与热爱。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我爱珠江好,清娱事事幽”:表达了诗人对珠江的喜爱,强调了珠江水的清澈与环境的幽静。
  2. “名香散东莞,佳砚采端州”:提到东莞的香料和端州的砚台,体现了地方特产的丰富。
  3. “水驿梅花晚,山村荔子秋”:描绘了水边梅花和山村荔枝,表现出自然的美与丰收的季节感。
  4. “新来解蛮语,倚树听钩辀”:表达了诗人对地方文化的融入与对渔民生活的观察。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水驿梅花晚,山村荔子秋”,工整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梅花、荔子等意象富含文化内涵,象征着坚韧与丰收。

主题思想:整首诗以珠江为背景,展现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的融合,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热爱与归属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珠江:象征着美丽与繁荣。
  • 梅花:象征着坚韧与清雅。
  • 荔子:象征着丰收与富饶。
  • 水驿:象征着交通与交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对哪个地方的特产表示自豪?

    • A. 东莞
    • B. 广州
    • C. 深圳
    • D. 佛山
  2. 诗中提到的“佳砚”是产自哪个地方?

    • A. 广州
    • B. 东莞
    • C. 端州
    • D. 肇庆
  3. 诗人倚树听的是什么声音?

    • A. 鸟鸣
    • B. 钩辀
    • C. 人声
    • D. 风声

答案

  1. A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江南春》 by 杜甫
  • 《望庐山瀑布》 by 李白

诗词对比
将此诗与同样描写自然景色的《江南春》进行对比,前者更注重地方特产与人文情感,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色展现生机与活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清代诗词选》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珠江文化概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观猎骑(一作公子行) 送夏侯审赴宁国 寄天台秀师 送王先生归南山 闲居寄苗发 送流人 赠李端 赠庾侍御 过钱员外 闲园书事招畅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己字旁的字 双瞗 麥字旁的字 民公 足字旁的字 炊箒 竭智尽力 耂字旁的字 派出所 曲肱而枕 大有希望 龙楼凤阙 惟开头的成语 黹字旁的字 绺窃 包含事的词语有哪些 纸落云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