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好事近》

时间: 2025-05-07 11:22:40

诗句

草色未全苏,不似巴山冬绿。

昨夜条风吹后,渐暖回幽谷。

偶然扶路傍溪行,溪尽见茅屋。

恐是高人隐处,爱临窗修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1:22:40

原文展示:

好事近
草色未全苏,不似巴山冬绿。
昨夜条风吹后,渐暖回幽谷。
偶然扶路傍溪行,溪尽见茅屋。
恐是高人隐处,爱临窗修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刚刚萌发的景象,草色尚未完全复苏,和巴山的冬青相比显得苍翠不及。昨夜的微风轻轻吹拂后,温暖的气息开始回到幽静的山谷里。偶然间,我在溪边散步,沿途看见了溪水尽头的茅草屋,心中不禁猜想,或许这是高人隐居之处,喜欢在窗前修剪竹子。

注释:

  • 草色未全苏:草色尚未完全复苏,形容春天的草木刚刚开始变绿。
  • 巴山冬绿:巴山是指巴蜀地区,常被用来描绘冬季常青的植物,意指那里的冬天依然生机勃勃。
  • 条风:指的是微风,轻柔的风。
  • 幽谷:指的是宁静的山谷,给人一种隐秘、安静的感觉。
  • 扶路:指的是沿着小路走,扶着路边的东西。
  • 茅屋:用茅草做的房屋,常用来形容隐士的居所,简朴而自然。
  • 高人隐处:指的是隐居的高人,通常用来象征超脱世俗的隐士。
  • 修竹:修剪竹子,竹子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和坚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东,清代诗人,生于江苏,曾任职于地方官员。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色,清新自然,常表现出隐逸的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之际,诗人可能在某个幽静的山谷中游览,感受到春天带来的生机与宁静,激发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好事近》是一首充满春意的诗作,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捕捉了春天初来的气息。开篇“草色未全苏”,便引出了春天尚在酝酿之中,表现出一种期待的心情。与“巴山冬绿”形成对比,诗人不仅是在观察自然的变化,更是在感悟生命的轮回与无常。随着“昨夜条风吹后,渐暖回幽谷”的描写,春风送暖,诗人仿佛感受到了一种久违的生命力。

“偶然扶路傍溪行”,则展示了诗人身处自然中的悠然自得。行走在溪边,心中流露出一种与自然合一的恬淡。最后两句“恐是高人隐处,爱临窗修竹”,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了高潮。隐士的生活一直是文人追求的理想,诗人通过对隐士生活的想象,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之美的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深处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春天的描写,更是一种哲学的思考,充满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与理想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草色未全苏:春天刚刚来临,草木尚未完全复苏,表现出春回大地的迟缓。
  2. 不似巴山冬绿:对比巴山的常青植物,强调诗人所处环境的生机尚待。
  3. 昨夜条风吹后:描绘春夜的微风,暗示着春天的温暖将要到来。
  4. 渐暖回幽谷:温暖的气息逐渐回到幽静的山谷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5. 偶然扶路傍溪行:诗人在溪边散步,体现出一种随意自然的生活状态。
  6. 溪尽见茅屋:在溪水的尽头看到了茅草屋,暗示着隐士的存在。
  7. 恐是高人隐处:推测茅屋的主人可能是隐士,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8. 爱临窗修竹:隐士在窗前修剪竹子,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生活的简单。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草色未全苏”和“巴山冬绿”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层次感。
  • 拟人:将春风描绘为轻柔的存在,赋予自然以生命。
  • 象征:茅屋、竹子象征着隐士的理想生活,体现出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隐士的理想生活,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色:象征着春的生机与希望。
  • 巴山:代表着自然的美丽与生命的坚韧。
  • 幽谷:象征着隐秘与宁静,给人以安逸的感觉。
  • 茅屋:隐士的居所,象征着简朴与自然。
  • 修竹:象征高洁与坚韧,体现隐士的品格与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巴山”主要指的是哪个地区?

    • A. 四川
    • B. 江苏
    • C. 浙江
    • D. 广东
  2. 诗人描绘的“幽谷”给人怎样的感觉?

    • A. 喧闹
    • B. 宁静
    • C. 拥挤
    • D. 灭绝
  3. 诗中隐士的象征是什么?

    • A. 追求荣华富贵
    • B. 高洁与超脱
    • C. 忍耐与坚韧
    • D. 快乐与幸福

答案:

  1. A. 四川
  2. B. 宁静
  3. B. 高洁与超脱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桃花源记》:陶渊明
  • 《饮酒》:陶渊明

诗词对比

  • 《春望》与《好事近》都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但《春望》更多地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好事近》则着重于个人的隐逸情怀与自然的和谐。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建德新墙诗 运使刘察院因按历归西京拜省 送田遵古秀才 饮刘原甫家原甫怀二古钱劝酒其一齐之大刀长 和人雪意 十月三日相公花下小饮赋四题·九月二十八日 太师杜公挽词五首 依韵和新栽行 送王察推缜之邓州 同永叔子聪游嵩山赋十二题 其三 二室道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迈上 止字旁的字 垂名青史 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儿字旁的字 索然俱散 绞丝旁的字 捷结尾的成语 披襟散发 包含检的词语有哪些 疋字旁的字 阿家 谈笑封侯 包含薤的词语有哪些 衾影独对 一念之差 拊背扼吭 飙斿 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