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54: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54:24
寇梦碧的《采桑子》
斜阳一棹归来好,
水面琉璃。
楼角胭脂,
渐霭林塘碧意迷。
孤悰携向无人处,
月堕林隈。
坐久忘机,
稍觉幽怀与夜移。
夕阳西下,划着小舟归来,
水面波光粼粼,像琉璃一样美丽。
楼角的胭脂色,
在渐渐弥漫的雾气中,林塘的碧意让我迷醉。
孤独的心情带我走向无人之地,
月光洒落在林间的阴影里。
坐得久了,忘却了世俗的纷扰,
渐渐意识到我的幽情与夜色一起流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中并无明显典故,但“月堕”可与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月亮意象相联系,象征着孤独与思念。
作者介绍: 寇梦碧(1885-1942),字梦碧,号笙琴,近现代女词人,生于江苏,才情出众,擅长词作。她的作品常常表现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自然意象,受到当时社会环境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寇梦碧的晚期,她在诗中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内心孤独的情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的背景下,个人情感的无奈与渴望。
《采桑子》通过细腻的自然描绘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示了诗人对宁静与孤独的独特理解。开篇“斜阳一棹归来好”,以夕阳下归来的舟行引入,营造出一种惬意而又悠然的氛围。水面如琉璃般的光泽,映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美好。而“楼角胭脂,渐霭林塘碧意迷”则通过色彩的对比,进一步加强这种美感,令人沉醉其中。
然而,诗歌的情感并不止于此。在“孤悰携向无人处”中,诗人将孤独的心情带向无人之地,仿佛在追寻一种更深的宁静。月光的洒落与“坐久忘机”相结合,表达出一种忘却世俗纷扰、沉浸于自我内心的状态。诗的最后一句“稍觉幽怀与夜移”则表明,随着夜色的加深,内心的情感也在悄然变化。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美的同时,深刻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构建了一种既美丽又略显忧伤的境界,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采桑子》是由哪位诗人创作的?
诗中“水面琉璃”形容的是?
“孤悰携向无人处”中“无人处”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鹿柴》同样以自然为题材,但更多地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而寇梦碧的《采桑子》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在意象上,两者都有对孤独与宁静的探讨,但表现手法和情感基调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