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4 09:1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9:12:43
浪淘沙
作者: 陈匪石 〔清代〕
月上雨晴初。凉浸阶除。不闻山鸟劝提壶。紫豆花残红蓼瘦,秋影模糊。灯语琐窗虚。十斛明珠。寂寥人境慰情无。门外长桥桥下水,曾照罗敷。
月亮升起,雨后天晴的时刻。凉风吹拂着阶梯,水浸湿了地面。听不到山鸟的鸣叫,仿佛在劝我喝茶。紫色的豆花已残,红色的蓼草也显得瘦弱,秋天的影子变得模糊。灯下的谈话透过窗棂显得很虚无。十缸明珠般的灯光照耀着,寂寞的环境中,安慰着我的情感却是无尽的。门外的长桥下流淌着水,曾经映照过美丽的罗敷。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匪石,清代诗人,字景洲,号匪石,生于江苏。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冷暖。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民生困苦之时,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
《浪淘沙》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个雨后初晴的秋日夜晚的静谧与寂寥。月光洒在阶梯上,凉风拂面,诗人感受到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孤独。诗中“紫豆花残红蓼瘦”的意象传达了秋天的萧瑟,暗示着生命的衰亡与时光的流逝。与此形成对比的是,灯下的“十斛明珠”象征着温暖的光芒和人际之间的交流,虽然这种交流在诗人看来是虚无的。
“寂寥人境慰情无”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助,又暗含了人在孤独时寻求的情感慰藉。最后一句“曾照罗敷”,再次引入了美的意象,仿佛在追忆曾经美好的时光与情感,令人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交错,展现了秋天的景色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深刻反映了人对自然的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事物的追忆,反映了对生命和时光流逝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月上雨晴初”描绘的是哪个时刻?
A. 清晨
B. 黄昏
C. 夜晚
D. 正午
“紫豆花残红蓼瘦”中,紫豆花和红蓼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希望
B. 秋天的萧瑟与生命的衰亡
C. 夏天的繁盛
D. 冬天的寒冷
诗中提到的“罗敷”是指什么?
A. 一种花
B. 传说中的美丽女子
C. 一座桥
D. 一种饮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信息为《浪淘沙》的详细解读与分析,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词的意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