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4:55: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4:55:45
金缕曲·闻娴清逝世作
作者: 常燕生 〔近代〕
世事原逝水。
但看来君我情怀,未应至此。
闻说团圆多易缺,
我本团圆无几。
只别恨离愁遍是。
记得平生曾笑语,
道鸡皮鹤发真堪耻。
偿君愿,昙花里。
贻我艰难方未已。
待从君一事惊心,
身为人子。
况是四方多难日,
涂炭生民极矣。
有群在吾何敢死。
但使此心常不住,
任色空空色频频起。
拈花笑,空王旨。
世间的事情就像逝水般流逝。
可我和你之间的情感,却并没有到达这种地步。
听说团圆的机会多是缺失的,
我本来团圆的机会就不多。
只留下离别的怨恨和愁苦。
我记得一生中曾与你笑谈,
说起鸡皮鹤发实在是可耻。
为了你实现的愿望,如昙花般短暂,
带给我的艰难却仍未结束。
等着从你这里得到惊心的消息,
身为人子,难以承受。
更何况四方多难,
生民在涂炭之中,苦不堪言。
在群体中,我又怎敢轻言死亡。
只希望这颗心常常不安定,
任凭心中空虚的感受不断涌现。
拈花而笑,空有王的旨意。
常燕生,近代诗人,擅长古典诗词,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常通过个人情感来反映社会现实。
此词作于娴清逝世之际,表达了对逝去的遗憾与对团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民的苦难。
这首《金缕曲·闻娴清逝世作》通过对比世事与个人情感的流逝,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首句“世事原逝水”直入主题,生动形象地传达了时光飞逝的感受。诗人以“团圆”的缺失为切入点,既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也揭示了社会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奈。
诗中“记得平生曾笑语”,道出了与友人曾经美好时光的怀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离愁别恨的沉重。尤其是“偿君愿,昙花里”,揭示了愿望的短暂与实现的艰难。随之而来的“涂炭生民极矣”更是让人感受到深重的社会苦难,诗人在此不仅是在哀悼个人的失去,同时也在呼吁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整首词情感真挚,兼具个人与社会的双重视角,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丰富的内心世界。
整首诗表达了对逝去友情的怀念,对团圆的渴望以及对社会苦难的深切关注。诗人通过个人情感的表达,折射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传达出对人类命运的悲悯情怀。
选择题:诗中提到“团圆”的机会是( )
填空题:诗中“世事原逝水”表达了对__的感慨。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鸡皮鹤发”是对年老的自嘲。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