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2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25:24
木兰花慢 舟发丰城,风色甚驶,抵峡江,日未晡也
二旬吴越路,憎日夜,打头风。
向西子湖边,滕王阁下,细数千峰。
凌空。陡看帆饱,趁晴霞削碎一江红。
鹢首倒飞白鹭,山头背指青松。
冥濛。一色水云同。混混舞鱼龙。
看急洑回旋,盘涡撞击,气势豪雄。
推篷。高吟未敢,怕飘将馀响落蛟宫。
忽忆故园千里,春波窈窕冲融。
在这个二月的吴越之路上,憎恨着黑夜与白天,迎着强烈的东风。向西湖边,滕王阁下,我细数那千山万峰。高高在上,突然看到帆船鼓满风,趁着晴天的霞彩,将一江红霞切割得粉碎。白鹭飞翔在河面,山顶上的青松向我指引。朦胧的水面与云彩融为一体,鱼儿与龙在水中欢舞。看着急流的漩涡回旋,激荡的水势气势磅礴。我推开船篷,想要高歌一曲,却怕余音飘荡落入蛟宫。忽然想起故乡那千里的春波,温柔而宽阔。
作者介绍:王策,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悟,运用细腻的笔触展现情感。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舟行途中,诗人面临美丽的自然景观,感受到对故乡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慨,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故乡的乡愁。
这首《木兰花慢》以舟行丰城为背景,诗人在旅途中感受到自然的壮丽与个人情感的交融。全诗构思独特,开篇便以“二旬吴越路,憎日夜,打头风”引出诗人心中的疲惫与对旅途的向往。接着,诗人描绘了西子湖畔的美景,笔触细腻,层次分明,仿佛让人身临其境。特别是“趁晴霞削碎一江红”的意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与诗人心境的澎湃。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韵律感。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最后一句“忽忆故园千里,春波窈窕冲融”则是情感的升华,既体现了对故乡美好的向往,又暗含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整首诗意境辽阔,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诗词测试:
诗人写这首诗时正在什么地方?
A. 滕王阁
B. 西子湖
C. 舟上
D. 故乡
诗中提到的“鹢首”指的是哪种动物?
A. 鱼
B. 鸟
C. 虫
D. 狼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对故乡的思念
B. 对朋友的怀念
C. 对自然的赞美
D. 对生活的感慨
答案:1. C 2. B 3. 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策的《木兰花慢》与李白的《庐山谣》在主题上都涉及自然与个人情感的交融,但王策更侧重于对故乡的思念,而李白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表达情感时的独特风格与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