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27: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27:10
秋日惨淡兮秋风其飔。
白露既下兮繁霜继之。
檗离其根兮叶脱其枝。
丰者黝颜兮柔者就萎,
登高望远兮涕泗滂沱。
松柏稀少兮蒲柳何多。
露不盈条兮霜晨以晞,
岁晏玄冰兮知将奈何。
秋天的日子凄凉,秋风呼啸而来。
白露已降,紧接着便是繁霜。
梧桐树离开了根,树叶纷纷从枝头掉落。
丰盛的树木黝黑的颜色,柔弱的树木则渐渐枯萎。
我登高远望,不禁泪流满面。
松柏稀少,蒲柳却生长得茂盛。
露水不再饱满,霜晨时分就已干枯,
岁末将至,冰雪已知将会如何。
作者介绍:刘基(1311年—1375年),字伯温,号千里,元代文学家、政治家。刘基以其诗、文、书、画四绝著称,尤其在诗歌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他的诗风多抒发个人情感,常以自然景物寄托心志,反映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代末年,正值社会动荡、民生困苦之时。作者通过描绘秋日的惨淡,表达对人生无常、岁月流逝的感慨。
《秋日惨淡》是一首极具情感深度的诗,透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忧伤。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却也是万物凋零的开始,诗人通过“惨淡”的秋日,传达出一种残酷的现实感。诗中的“白露既下,繁霜继之”不仅描绘了秋天的气候变化,更引发对生命无常的思考;“丰者黝颜,柔者就萎”则通过对比表现出生命的脆弱。
诗的最后两句“岁晏玄冰,知将奈何”,更是点明了时间的流逝与未来的无奈,令人感受到深深的哀伤与无助。整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结合个人情感的抒发,使得读者能够感同身受,领悟到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以及自然与人心的共鸣。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秋日的惨淡,表达了对生命短暂与岁月无情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感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白露”是什么节气?
A. 秋天的开始
B. 冬天的开始
C. 夏天的结束
D. 春天的结束
诗中用什么意象来象征坚韧不拔?
A. 檗
B. 松柏
C. 柳
D. 霜
诗中“岁晏玄冰”中“玄冰”主要象征什么?
A. 温暖
B. 冷酷
C. 灿烂
D. 繁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