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泊金陵》

时间: 2025-05-02 05:48:40

诗句

秣陵佳气郁龙蟠,此地分曹亦汉官。

自是两都雄帝业,六朝何事总偏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48:40

原文展示:

泊金陵
作者: 卢龙云 〔明代〕

秣陵佳气郁龙蟠,
此地分曹亦汉官。
自是两都雄帝业,
六朝何事总偏安。

白话文翻译:

在秣陵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气候湿润而气氛悠长,恰如龙腾飞舞。这里曾是曹魏与汉朝的权力中心。自古以来,这里就有两座都城的雄伟历史,但六朝时期的安逸与繁华又有什么意义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秣陵: 金陵的古称,今南京。
  • 佳气: 美好的气候和环境。
  • 龙蟠: 龙盘踞,形容地势雄伟。
  • 分曹: 指曹魏和汉朝的分治。
  • 雄帝业: 指两座都城的伟大功业。
  • 六朝: 指东吴、东晋及南朝的六个朝代。

典故解析:

  • 曹分汉官: 这是指三国时期,曹魏与东吴并立的局面。
  • 六朝: 指东晋及其后的南朝,历史上称为“六朝”,以其文化繁荣而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卢龙云,明代诗人,生活在政治动荡与社会变革的时期,诗风受到前代诗人的影响,注重情感与自然的结合。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览金陵时,感慨历史的变迁,对这片土地的雄伟与安逸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诗歌鉴赏:

《泊金陵》是一首充满历史感和感慨的古诗,诗中通过对金陵(即南京)的描写,不仅展现了这座城市的自然美,更深刻反映了其历史变迁。首句“秣陵佳气郁龙蟠”以生动的意象描绘了金陵的美丽景色,给人一种清新而充满生机的印象。接下来的“此地分曹亦汉官”则将自然景色与历史渊源结合在一起,提醒读者这片土地曾是历史权力的中心,令人感叹。

而在后两句中,“自是两都雄帝业,六朝何事总偏安”,诗人通过对比,将辉煌的历史与后来的安逸状态进行反思,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当下的无奈。整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意象与情感,展现了诗人对金陵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具有很强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内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秣陵佳气郁龙蟠: 描绘金陵的美丽环境,龙蟠形容地势如龙,暗示其重要性。
  2. 此地分曹亦汉官: 说明金陵作为政治中心的历史背景,曹魏与汉朝在此分治。
  3. 自是两都雄帝业: 指金陵作为两大都城的重要历史地位。
  4. 六朝何事总偏安: 反思六朝时期的安逸与繁荣,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 “龙蟠”比喻金陵地势的雄伟。
  • 对仗: “分曹亦汉官”与“雄帝业”形成对比,增强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金陵的深情与历史的思考,表现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佳气: 象征美好环境与人文气息。
  • 龙蟠: 象征地势的雄伟与历史的厚重。
  • 两都: 代表历史上的权力与文化中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泊金陵》的作者是? A. 李白
    B. 卢龙云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六朝”是指? A. 六个朝代
    B. 六个帝国
    C. 六个城池
    D. 六个王国

  3. “秣陵佳气郁龙蟠”是对金陵的什么描述? A. 文化
    B. 自然环境
    C. 历史
    D. 人物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 杜甫的《登高》,反映对历史变迁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对比《泊金陵》和王维的《终南山》: 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泊金陵》更强调历史的厚重感,而《终南山》则更侧重于个人的隐逸与宁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代名诗解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南亭夜坐,贻开元禅定二道者 泊松江渡(一作南游泊船江驿) 晓发天井关寄李师晦 题舒女庙 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茅山兼寄李丛时两河用兵) 汴河亭 送李定言南游 缑山庙 严陵钓台贻行侣 送友人罢举归东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恕己及人 制假 黍字旁的字 江右 兵棋 栉垢爬痒 一马一鞍 你倡我随 积甲如山 心字底的字 病字头的字 凤野 金母木公 厄字旁的字 三撇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