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32: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32:12
点绛唇
作者: 吴藻 〔清代〕
彩笔蛮笺,悲秋人续惊春句。
断难留住。逝水年华去。
怕不伤心,无可伤心处。
阑珊绪。听风听雨。
多在芭蕉树。
这首词用彩色的笔在美丽的纸上写下,秋天的悲伤让人继续写下对春天的惊讶之句。
然而这份情感却难以留下,岁月如流水般逝去。
我害怕的不只是伤心,而是无处可伤心。
心中思绪纷乱,耳边只听见风声雨声,
这份孤独多在那芭蕉树下萦绕。
吴藻,字文韬,号青园,清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风格细腻、清新。
《点绛唇》创作于吴藻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和个人情感的低潮,诗人借此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过往的追忆。
这首《点绛唇》从形式上看,采用了词的结构,营造出一种轻柔而又细腻的情感氛围。开头以“彩笔蛮笺”引入,立即让人联想到诗人的细腻与情感的深邃。紧接着“悲秋人续惊春句”,不仅呈现出秋天的悲伤,更彰显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怀念与无奈。整个词中,运用了“逝水年华”这一典型意象,表现出岁月流逝的无情和对青春的感慨。
词中“怕不伤心,无可伤心处”体现了深刻的孤独感,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无奈的绝望。诗人虽感到伤心,但又不知该向何处倾诉,情感的压抑和无处发泄,使得这份伤心愈加沉重。
最后“听风听雨,多在芭蕉树”,以自然景物作结,既是对外界环境的描写,也象征着内心的孤独与寂寥。芭蕉树常与雨声相伴,形成一种凄凉的意境,恰好与词人的情感相呼应。
整首词在语言上凝练而有力,意象丰富而深刻,展现了吴藻对生命、时间的深刻思考与对情感的细腻把握。
整首诗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对美好往昔的怀念,以及在孤独之中无处倾诉的心情,展现了深刻的孤独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诗人用什么工具在纸上书写?
诗中提到的“逝水年华”指的是什么?
“多在芭蕉树”一段体现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