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4 02:25:48
原文展示:
沧江春水阔,日暮起清风。
银汉当窗见,渔歌一棹通。
鸡啼山色里,犬吠水声中。
晚气催残漏,晴云倚碧空。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沧江水面宽阔,傍晚时分清风徐来。窗外可以看到银河,渔民的歌声伴随着划船的节奏传来。鸡鸣声在山色的映衬下,犬吠声夹杂在水声之中。傍晚的气息催促着时光流逝,晴朗的云彩依偎在碧蓝的天空中。
注释:
- 沧江:指的是宽广的江河,常用以描绘大江大河的气势。
- 银汉:指银河,常用来形容星空的美丽。
- 渔歌:渔民唱的歌,表现渔民的生活场景。
- 残漏:指时间的流逝,形容钟表滴答的声音。
- 晚气:傍晚的气息,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晴云:晴朗的云彩,给人一种舒适的视觉享受。
典故解析:
- 银汉:古人常用“银汉”来比喻银河,寓意美好、遥远的事物,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
- 渔歌: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渔歌常常象征着江河湖泊的宁静与美好,反映了人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状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鹏翮(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其作品常以流畅的笔调和细腻的观察见长。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春季的傍晚,诗人或是在某个江边小镇游历时写下,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中展现出清新的自然景象,传达出一种恬淡的生活情趣。
诗歌鉴赏:
《晚次彭市河》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山水诗,诗人在字里行间描绘出春天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诗的开头“沧江春水阔”,即以浩瀚的江水作为背景,引发读者对春天的无限遐想。接着“日暮起清风”,描绘了黄昏时分轻柔的风,令人感受到一种清新与舒适。
“银汉当窗见”一联,将诗人的视线引向窗外,银河的映照与渔歌相融合,构建了一个和谐美好的画面。接下来的“鸡啼山色里,犬吠水声中”,通过对声音的描写,增添了乡村生活的气息,展现了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这些细腻的描绘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呼吸与生活的节奏。
最后两句“晚气催残漏,晴云倚碧空”则是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留下的仅是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热爱,又有对生活的深刻思考,是一幅优雅的春日乡村画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沧江春水阔:描写春天的江水宽阔,展现出广阔的自然景观。
- 日暮起清风:傍晚时分,清风开始吹拂,营造出宁静的气氛。
- 银汉当窗见:窗外可以看到银河,表现出诗人对美丽夜空的赞叹。
- 渔歌一棹通:渔民的歌声伴随着划船的声音,展现了生活的乐趣。
- 鸡啼山色里:鸡鸣声在山的背景下,增添了乡村生活的气息。
- 犬吠水声中:犬吠声混合在水声中,营造出和谐的自然环境。
- 晚气催残漏:晚上的气息催促着时光流逝,感受到时间的无情。
- 晴云倚碧空:晴朗的云彩依偎在碧蓝的天空中,表现出一种悠闲的氛围。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鸡啼山色里,犬吠水声中”,前后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银河比作“银汉”,富有诗意。
- 拟人:晚气催促时间的流逝,表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感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面,同时也引发了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诗中蕴含着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又充满了宁静与安详,是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怀念。
意象分析:
重要意象:
- 沧江:象征着宽广、自由的自然。
- 银汉:象征着美好而遥远的事物。
- 渔歌:象征着生活的乐趣与和谐。
- 鸡啼与犬吠:象征着乡村生活的真实与宁静。
- 晚气与晴云: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自然的美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沧江春水阔”描绘的是哪一季的景象?
-
“鸡啼山色里,犬吠水声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
诗中提到的“银汉”指的是什么?
答案:
- A. 春
- C. 对仗
- B. 星河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孟浩然《春晓》
- 李白《夜泊牛津》
诗词对比:
- 比较张鹏翮的《晚次彭市河》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两首诗都展示了自然的壮丽,但《登鹳雀楼》更强调壮阔的视野与人生的哲理,而《晚次彭市河》则更注重细腻的乡村生活与自然的宁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入门》
- 《诗经与汉乐府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