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3 07:1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7:13:09
此何声也,记儿时遍访龟年遗躅。多少痴情和热血,付与豪丝哀竹。去日堂堂,余音袅袅,未断先求续。曲难离口,敢夸余耳闻熟。何意四海扬波,孤悬一岛,大有阳春曲。读到百回同不厌,总似清言霏玉。啸爱孙登,浦临黄歇,空羡双梅屋。万年三塔,愿君垂老多福。
这是什么声音啊?让我想起小时候遍访龟年遗迹。多少痴情与热血,都付给了豪华的丝竹乐器。往日的声音依然清晰,余音袅袅,未断却又想要续。曲调难以离口,敢说我耳中听得熟悉。为何四海波涛汹涌,我却孤悬一岛,犹如那阳春的乐曲。读到百遍也不厌倦,仿佛清言如霏玉般美丽。啸爱孙登,浦临黄歇,空羡那双梅的雅居。愿你在万年三塔中,垂老多福。
姜胎石,近代诗人,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对古典诗词的深入研究而闻名。他的诗歌常常寄托了对历史的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
《啸社百期雅集》是诗人参与的一次文化盛会,诗中表达了对音乐、友谊和人生的感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这首诗以音乐为主线,贯穿了童年回忆、文化遗产和个人情感。开头的“此何声也”引发出对过去的追忆,表现了诗人对音乐的热爱与执着。接下来的描写将音乐与个人情感结合,展现出一种深厚的文化认同感。诗中提到的“余音袅袅”不仅描绘了音乐的美妙,也暗示着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孤独与渴望的反思,尤其是“孤悬一岛”这一意象,突显出诗人在浩瀚海洋中的孤独感,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最后的祝福“愿君垂老多福”,则是对朋友的美好祝愿,显示出诗人深厚的人情味。
整首诗以音律为线索,情感为内容,既有对传统文化的敬仰,也有对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的深邃思考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围绕音乐展开,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敬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谊的珍惜,体现了诗人对生命深刻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余音袅袅”指的是?
A. 不断的回响
B. 结束的声音
C. 低沉的乐曲
D. 哀伤的旋律
诗人对音乐的态度是?
A. 厌烦
B. 无所谓
C. 热爱
D. 忽视
“孤悬一岛”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忘我
比较《百字令》和《春江花月夜》,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情的思考,但《百字令》更侧重于音乐的情感,而《春江花月夜》则描绘了景色的美丽与孤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