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浪淘沙 浔阳》

时间: 2025-04-22 05:59:13

诗句

拥髻烛花偏。

特地迁延。

缕金双枕只空圆。

昨夜新霜鸳瓦湿,寒到君边。

片铁挂檐前。

消受无眠。

一声容易破秋烟。

央及浔阳江上雁,莫近离船。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5:59:13

原文展示:

浪淘沙·浔阳
作者: 顾贞观 〔清代〕

拥髻烛花偏。特地迁延。缕金双枕只空圆。
昨夜新霜鸳瓦湿,寒到君边。
片铁挂檐前。消受无眠。
一声容易破秋烟。央及浔阳江上雁,莫近离船。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女子独自一人,点着蜡烛,装扮打扮的情景。她为了延长相聚的时光,竟然让时间停滞。轻纱金色的枕头空荡荡的,昨夜的霜新降,湿透了鸳鸯瓦,冷气传到君的身边。外面一片铁器挂在屋檐下,无法入眠。轻轻一声,似乎打破了秋天的烟雾。她央求浔阳江上的大雁,不要靠近离船。

注释:

  • 拥髻:将头发盘起。
  • 烛花:形容蜡烛的光芒。
  • 缕金双枕:用金线编织的双枕。
  • 鸳瓦:鸳鸯瓦,一种常用的屋顶瓦片,象征美好。
  • 片铁:一块铁器,可能指的是风铃或装饰物。
  • 央及:请求、恳求的意思。
  • 浔阳江:指的是浔阳江,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顾贞观,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词作见长,风格多变,兼具清丽与沉郁。
创作背景: 此词写于作者思乡之情浓厚时,描绘了秋天的孤独与思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内心的忧愁。

诗歌鉴赏:

这首《浪淘沙·浔阳》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倾诉,呈现出一种深刻的孤独感。开篇以“拥髻烛花偏”引入,给人一种静谧的夜晚场景,蜡烛的光芒微弱,却又显得格外温暖。随后“特地迁延”传达了对时间的极度渴望,表达了对温暖相聚时光的留恋。接着通过“昨夜新霜鸳瓦湿”展现了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温情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加深了孤独的感觉。整首词在情感的表达上,兼具了细腻与深邃,展现了作者在孤独中的思考和情感的波动。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拥髻烛花偏:描绘女子整理发髻,点蜡烛,营造出一种独处的情境。
    • 特地迁延:她希望时间能慢些走,表现出对相聚时光的珍惜。
    • 缕金双枕只空圆:双枕虽华美,但因孤独而显得空旷,反衬出内心的失落。
    • 昨夜新霜鸳瓦湿:新降的霜打湿了瓦片,暗示了外界的寒冷与内心的凄凉。
    • 片铁挂檐前:描绘了空寂的环境,似乎在诉说着无眠的夜。
    • 一声容易破秋烟:一声轻响打破了宁静,暗示内心的情感波动。
    • 央及浔阳江上雁,莫近离船:请求大雁不要靠近,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渴望。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蜡烛光比作温暖,反衬孤独。
    • 对仗:如“拥髻烛花偏”,“片铁挂檐前”显示了词的工整。
  • 主题思想: 本词通过描绘秋夜中的孤独与思念,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以及对美好时光的向往与珍惜。

意象分析:

  • 烛花: 象征温暖的光明,反衬出孤独。
  • 鸳瓦: 代表着美丽的爱情与温暖的家。
  • 秋烟: 代表着离愁别绪与时光的流逝。
  • : 迁徙的雁象征着离别与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缕金双枕”象征什么? a) 华美的生活 b) 孤独的心情 c) 温暖的爱情 答案: b) 孤独的心情

  2. 诗中“央及浔阳江上雁”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 a) 欢喜 b) 思念 c) 愤怒 答案: b) 思念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杨洪基
  •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顾贞观的《浪淘沙·浔阳》更加强调夜晚的孤独与思念,而李清照则更侧重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感伤。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词学概论》
  • 《清代诗词选》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承契兄昨过我于永丰山间今又相遇于鄱阳以暇 余客长沙寒热骤作其證未分理掾次律张君为致医王生述治之药与病合两日愈作七言二韵诗二首赠之 其二 舟中读子进昆仲西游集有怀其人作诗寄之并示成父弟二首 其二 用韵示成交 茂德行亟不及作昭礼书姑此问讯 入严州界二首 郊居晚行呈章令四首 其二 湖州亲旧二首 渔父诗四首 其三 对月赠答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赤心奉国 竹字头的字 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衬字 卖履分香 顶皮儿 五斗先生 撩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片字旁的字 憋憋焦焦 月半 弋字旁的字 哄动一时 涎言涎语 丝竹管弦 魚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