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5:5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5:52:34
奉浮葛二仙入祀朱明馆
浮葛仙翁去不回,空遗玄像粤江隈。
嵩山此日归陈迹,勾漏何年变劫灰。
天上朋游联剑舄,人间香火共亭台。
崇贤忽动幽栖想,奈蜕尘缘未有媒。
浮葛仙翁已经离去,再也无法回来,只留下空荡荡的神像在粤江的岸边。今天我回到嵩山,追忆陈旧的遗迹,不知何年何月时光会将这些变成灰烬。天上和朋友们游玩时,曾共乘剑舸,人间的香火也在亭台之中。突然间,崇尚贤人之道的念头涌上心头,却发现我仍被世俗的尘缘所困,无法找到出路。
作者介绍:黄志尹,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作品多涉及道教文化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黄志尹对浮葛仙翁的追忆之际,表达了他对神仙境界的向往和对尘世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对浮葛仙翁的缅怀,表现了作者对超脱尘世的渴望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开篇以“浮葛仙翁去不回”引入,直接点出主题,表达了对已逝仙人的深切怀念。而“空遗玄像粤江隈”则描绘了仙人形象的孤寂与无奈,给人一种空灵、无依的感觉。接着,诗人以“嵩山此日归陈迹”回溯历史,反映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往昔的追忆。诗中提到的“勾漏何年变劫灰”,让人不禁思考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在描绘人与自然、人与神之间的关系时,诗人以“天上朋游联剑舄,人间香火共亭台”展现了人间与天上意象的交融,表现出一种人与自然相互联系的和谐美。同时,最后两句“崇贤忽动幽栖想,奈蜕尘缘未有媒”则点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既渴望追求超脱的境界,又深陷尘世的羁绊之中,使整首诗歌充满了哲理的深度和情感的复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人世纷扰的无奈,表现出一种哲学思考和人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浮葛仙翁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现实的追求
B. 超脱的理想
C. 物质的财富
“香火”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对神灵的崇拜
B. 生活的困扰
C. 自然的美好
诗中的“蜕尘缘”指的是什么?
A. 追求名利的欲望
B. 脱离世俗的关系
C. 友谊的牵绊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在李白的《庐山谣》中,同样展现了对自然与超脱的向往,但更侧重于对山水景色的描绘。而黄志尹的这首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神仙与超然境界的追求,且在情感上更为细腻、复杂。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