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题画廿四首 其八》

时间: 2025-04-26 23:30:13

诗句

绿阴清昼白猿啼,三峡桥边路欲迷。

赖得泉声引归路,泉声呜咽路高低。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0:13

原文展示:

绿阴清昼白猿啼,
三峡桥边路欲迷。
赖得泉声引归路,
泉声呜咽路高低。

白话文翻译:

在清幽的绿荫之下,白猿在鸣叫,
三峡桥边的小路让人感到迷失。
多亏了泉水的声音指引我回家的路,
泉水的呜咽声在起伏的路上回荡。

注释:

  • 绿阴:指树木的阴影,象征夏日的清凉。
  • 白猿啼:白猿啼叫,营造出清幽的环境。
  • 三峡:指长江三峡,著名的自然景观。
  • 路欲迷:形容路途复杂,使人感到困惑。
  • 赖得:依靠、仗着。
  • 泉声:泉水的声音。
  • 呜咽:形容泉水声细腻且有情感,似乎在诉说。
  • 高低:指路的起伏不平。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白猿”的形象常出现在古代诗文中,象征灵动与自然;“三峡”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景观的高度赞美,体现出诗人与自然的深厚联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唐寅(1470年—1523年),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生于苏州。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受到后世喜爱。唐寅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性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寅游历时,恰逢盛夏,诗人对自然的观察与内心的感悟相结合,表达了在迷失与寻觅之间的感触,展现出一种对自然的依赖和向往。

诗歌鉴赏:

《题画廿四首 其八》是唐寅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感。全诗以“绿阴”和“白猿啼”开篇,构建出一个宁静的夏日场景,绿树成荫,猿啼声声,描绘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接着“路欲迷”一句,转入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在美丽自然中迷失方向的无奈。然而,诗人并没有陷入迷惘,而是通过“泉声引归路”找到了回家的指引,表现出自然的声音对人的引导与抚慰。泉水的“呜咽”声,既是自然的低语,又是心灵的共鸣,传达出一种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感悟。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方向的追寻,体现了唐寅作为文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绿阴清昼白猿啼:在绿树的阴影下,清爽的白天里,白猿鸣叫,传达出一种宁静的自然气息。
    • 三峡桥边路欲迷:在三峡桥旁的小路上,因曲折而让人感到迷茫。
    • 赖得泉声引归路:依靠泉水的声音来指引我归家的方向。
    • 泉声呜咽路高低:泉水的声音细腻而富有情感,随着高低起伏的道路回响。
  • 修辞手法

    • 比喻:泉水的声音被比喻为“呜咽”,使其具有人性化的情感。
    • 对仗:每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表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诗人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情感波动,展现了对归属感和方向感的追寻。

意象分析:

  • 绿阴:象征宁静与凉爽,代表自然的庇护。
  • 白猿:象征灵动与自然的生机。
  • 泉声:象征生命的源泉,带来希望与引导。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白猿啼”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忧伤
    B. 欢快
    C. 宁静
    D. 愤怒

  2. “泉声”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 A. 使人迷失
    B. 引导归路
    C. 增加噪音
    D. 阻碍前行

  3. “路欲迷”中的“迷”字意指什么? A. 迷惑
    B. 美丽
    C. 难走
    D. 穷途

答案:

  1. C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 李白
  • 《早发白帝城》 李白

诗词对比:

  • 李白《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但侧重于旅途的迅速与壮美,表现出不同的情感基调,与唐寅的细腻对比鲜明。

参考资料:

  • 《唐寅诗文集》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典诗词入门》

相关查询

题潘大临东轩 小重山(四之一) 九日张谋父席上 减字浣溪沙·楼角初销一缕霞 寄别秦观少游 虞美人 题香社寺平痾汤泉 闲情二首 渔歌 晓度黄叶岭东谷怀寄金陵王居士闲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欠字旁的字 小赋 华不再扬 身字旁的字 四海波静 冷情 深情底理 时不再至 熙熙壤壤 如虎得翼 投杼之惑 包含兄的成语 閠字旁的字 想度 金字旁的字 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