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贺新郎 其二》

时间: 2025-04-26 21:04:13

诗句

彩笔龙絮攫。

叹才人、半肩书剑,新丰栖托。

濯足须教倾斗酒,讵必南荣企脚。

喜大雅、于今重作。

老矣吾惭鞭弥役,让英游、壁垒惊河朔。

拼撇赋,供君索。

招邀浪说平津阁。

但清宵、秋灯相劝,秋花相酢。

双手持螯兼持酒,一笑世情云薄。

造物者、因何摇落。

便使珠喉能宛转,怕卷帘、明月今非昨。

聊试听、塞笳乐。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4:13

原文展示

贺新郎 其二
作者: 龚鼎孳 〔明代〕

彩笔龙絮攫。叹才人半肩书剑,新丰栖托。濯足须教倾斗酒,讵必南荣企脚。喜大雅于今重作。老矣吾惭鞭弥役,让英游壁垒惊河朔。拼撇赋,供君索。招邀浪说平津阁。但清宵秋灯相劝,秋花相酢。双手持螯兼持酒,一笑世情云薄。造物者因何摇落。便使珠喉能宛转,怕卷帘明月今非昨。聊试听塞笳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用华丽的笔触描绘了作者对才华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作者感叹那些才子们虽然书剑在肩,却无法真正寄情于新丰的地方。洗净双足,需得教人倾杯痛饮,岂能只是南方的荣华而已?如今再次写下大雅之词,虽然年迈却感到羞愧,似乎已被世俗的羁绊所束缚。拼命写作,只为供君品鉴。邀约互相畅谈平津阁的事,然而在这清秋的夜晚,灯下相劝,秋花相酿。双手持着酒杯,笑看世态炎凉。造物主为何让人失落?即便是那珠喉的歌声依旧婉转,但我怕那卷帘的明月已不再如昔。聊以听听塞外的乐音吧。

注释

  • 彩笔龙絮: 形容华丽的文笔,似龙飞舞的细絮。
  • 新丰: 可能指一种理想的生活或心灵寄托的地方。
  • 南荣: 可能指南方的荣华富贵。
  • 壁垒: 意指世俗的阻碍或限制。
  • 清宵秋灯: 形容秋天的清夜与灯光。
  • 双手持螯: 形容持酒杯的姿态。
  • 珠喉: 形容歌声如珠般悦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鼎孳(公元1570年-1620年),字元恺,号退庵,明代诗人、词人,作品多展现出对才华与生活的深刻思考。他的词多以清新婉约见长,常有对时局的感慨与个人情怀的抒发。

创作背景

本词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的时刻,诗人通过对才子生活的感慨,反映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贺新郎 其二》通过生动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才华的感叹与对人生的哲思。开篇的“彩笔龙絮攫”,一语道出诗人对于文采的自豪与追求。接着,作者在对新丰的寄托中蕴含了对于理想生活的渴望与无奈,似乎在告诉我们,尽管才华横溢,但生活的现实往往让人难以如愿。反复提到的饮酒与夜灯,呈现出一种宁静而又稍显忧伤的氛围,似乎在诉说着人与人之间的孤独与隔阂。

“老矣吾惭鞭弥役”一句,则是对年华流逝与自身境遇的深刻反思,诗人在自嘲中流露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的无奈。在“笑看世情云薄”的叹息中,诗人显露出了一种对世事淡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整首词在情感上层次分明,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感慨,最终引向一种哲学的思考,留下了深刻的余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彩笔龙絮攫:描绘了华丽的文笔,暗示诗人的才华。
  • 叹才人半肩书剑:感叹有才华的人却肩负重担,未能尽情施展。
  • 新丰栖托:理想生活的寄托,象征着人们的追求。
  • 濯足须教倾斗酒:洗净双足,暗示需要放下负担,尽情享乐。
  • 让英游壁垒惊河朔:表达对年轻人的羡慕与对现实的无奈。
  • 双手持螯兼持酒:形象地描绘出饮酒的情景,传达一种洒脱的态度。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彩笔龙絮”比喻文才出众。
  • 对仗:如“濯足须教倾斗酒,讵必南荣企脚”,展现出语言的对称美。
  • 拟人:如“造物者因何摇落”,赋予自然以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展开,表达了作者对才华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世态人情的淡然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龙絮:象征着才华与灵动。
  • 新丰:寄托理想与归属。
  • 秋灯: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思考的空间。
  • 珠喉:代表美好的声音与艺术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中“彩笔龙絮”是形容什么?

    • A. 书法
    • B. 文采
    • C. 画作
    • 答案:B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新丰”象征着__

    • 答案:理想生活
  3. 判断题:诗中表达了对现实生活的完全满足。

    • A. 对
    • B. 错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苏轼的《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与龚鼎孳的《贺新郎》相比,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慨,但在情感上更为细腻,展现出女性的柔情与思索;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以更为宏大的视野探讨人生与宇宙,二者在主题和情感上形成鲜明对比。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月华寺(寺邻岑水场施者皆坑户也,百年间盖 送惠州监押 十一月九日夜梦与人论神仙道术因作一诗八句 冬至日赠安节 醉落魄(席上呈元素) 黄州春日杂书四绝 书黄筌画翎毛花蝶图二首 水龙吟·黄州梦过栖霞楼 独酌试药玉滑盏,有怀诸君子。明日望夜,月庭佳景不可失,作诗招之 闻潮阳吴子野出家?或为苏过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篮舆 夫己氏 足字旁的字 耂字旁的字 忠谟 珠沉玉碎 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天黥 韦字旁的字 辱国 枕石嗽流 鹦鹉学语 包含明的成语 气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恨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乔清秀 安生服业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