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18: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18:37
君不见巴东山色连巴西,江头日落风凄凄。
行人过此不能去,停车愁听江猿啼。
岩壑千里断行路,藤梢葛刺纷无数。
啼猿弄此犹未了,倏然腾上青枫树。
使君行指蚕丛祠,巴人道迎歌竹枝。
歌声将绝猿声续,清音袅袅如哀玉。
锦官驿外杂鸣泉,大剑山头悲落木。
此日长安一忆君,知君遥宿阆城云。
各中夜夜啼猿起,若到三声那可闻。
你难道没有看到,巴东山的山色与巴西相连,江边日落时风声凄凉。
过路的人在这里不能前行,停下来愁苦地听江猿啼叫。
岩石和壑谷绵延千里,行路的路径被藤蔓和葛刺遮挡无数。
猿声仍在啼叫,倏地一跃而上青枫树。
使君指向蚕丛祠,巴人们在道旁迎接,唱着竹枝的歌。
歌声将要结束,猿声又接续而来,清音袅袅如同哀伤的玉音。
锦官驿外泉水杂鸣,大剑山头落木哀伤。
今天在长安我想念君,知道你在阆城遥远宿夜。
每个夜晚啼猿声起,若是到三声又怎么能听见呢。
汪琬(约1585-1640),字子宽,号心斋,明代诗人,曾任官职。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和人文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这首诗写于汪琬为陆巴州送行之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故土的眷恋。诗中通过猴猿的哀鸣、山水的艰险描绘出离别的愁绪,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旅途的感慨。
汪琬的《同王十一赋得江猿吟翠屏送陆巴州之任》是一首充满感伤与思念的诗。全诗以巴东的自然景色为背景,描绘了日落时分的江河与山色,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诗中通过“江猿啼”的意象,传达出人离别时的孤独与无助,具有很强的情感共鸣。
“行人过此不能去,停车愁听江猿啼”,这一句直接表现了诗人的无奈与忧伤。即便是远行的人,也无法抵挡内心的愁苦。接下来的描写中,岩壑的险峻和藤蔓的纠缠,进一步加深了行旅的艰辛与心情的沉重。
而“啼猿弄此犹未了,倏然腾上青枫树”一句,则展现了自然的生动与变化,猿的跃动似乎与诗人的情绪形成了呼应。接着,诗中提到的“歌声将绝猿声续”,展示了人声与自然的交融,仿佛在诉说着离别之后的情感延续。
最后两句中,诗人将思念浓缩为对长安的回忆,对友人的牵挂,心中的愁苦也随着夜晚的猿声而反复涌现。整首诗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更深刻地反映了离别之痛与思乡之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深度。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对友人的深情牵挂。诗人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寄托了自身的情感,展现了人对故土和友人的无尽思念。
诗中提到的“江猿”象征着什么?
诗人停下脚步的原因是什么?
“清音袅袅如哀玉”中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
将这首诗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进行对比,均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与对故乡的眷恋,但汪琬的作品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杜甫则更侧重于兄弟情谊的深沉与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