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0: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0:00:09
高山流水 即席别吴门诸子偕园次返梁溪并呈伯成先生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西风落拓阖闾城。有留侬白帢红筝。
细雨落檐花,吴王宫外鸡鸣。
屏当好嫩橘鲜橙。瓯如雪,真珠药玉齐倾。
三两狂夫,趁筝琶未歇,促拍调俱成。
閒评。相逢作达耳,人世事落絮浮萍。
枫桥下几船夜火,一派寒更。
奈酒醒人又趱离程。早潮平,报道山泉待我,凉梦先萦。
尽残年,渔蓑茶灶寄浮生。
在西风萧瑟的季节,阖闾城显得有些落寞。依旧留在身边的是你,我的朋友,还有那白色的帢子和红色的筝。
细雨轻轻落下,檐下的花朵微微颤动,吴王宫外传来了鸡鸣声。
屏风前摆放着新鲜的橘子和橙子,瓯中如雪的白色饮品,真珠和药玉倾斜在一起。
三两位豪放之士,趁着筝和琶的余音未绝,急忙把拍子和旋律调成一曲。
闲聊之间,偶尔相逢,仿佛在耳边谈论人世间的事情,犹如落絮随波浮萍。
枫桥下,几只小船在夜色中点燃了火光,整个场景显得寒冷而宁静。
然而酒醒后,人又急急忙忙地赶路。潮水刚平,听说山泉在等我,凉爽的梦境在心头萦绕。
在残年之际,渔夫的蓑衣和茶灶寄托了我漂泊的生涯。
陈维崧(约1625年-约1680年),字仲明,号寄舟,清代诗人,擅长诗歌、词曲,作品多描写江南水乡的山水风景和人情世态。他的诗风细腻而清新,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瞬间。
此诗作于清代,正值诗人与友人别时,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描绘的江南美景与人情,寄托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和对友谊的珍视。
《高山流水》是陈维崧的代表作之一,诗中充满了浓厚的江南水乡气息,西风、细雨、鸡鸣等自然景象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卷。诗人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眷恋和对生活的思考。在细腻的描写中,诗人流露出对短暂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惜。
诗的结构紧凑,前半部分描绘了自然景观与人情,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情感的流露,体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尤其是“人世事落絮浮萍”的比喻,传达出对世事无常的哲理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在抒情中融入了哲理,既有对友谊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情感。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友谊的珍视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对友谊的珍惜,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