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48: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48:45
作者: 陈维崧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袅娜丝杨水面生,
波光柳态两盈盈。
搅来风色昏于梦,
不许春江绿不成。
在水面上,细长的柳条轻轻摇曳,
波光与柳影交相辉映,显得格外迷人。
风吹来,带起一片昏暗,仿佛梦境般模糊,
不让春江的绿意完全展现出来。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20-1690),字宗道,号静斋,清代诗人,擅长词、诗,尤其以咏物诗著称。他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作品多表现离愁别绪,情感细腻。
创作背景:
《杨柳枝》创作于清代,正值春季,作者通过描写春天的景色表达对春光的眷恋与感伤,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和现实的无奈。
《杨柳枝》是一首抒情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袅娜丝杨水面生”,描绘了春日里柳枝轻柔地在水面上摇曳的美丽画面。这种自然景象不仅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暖与生机,也象征着生命的柔软与轻盈。
“波光柳态两盈盈”一句,进一步深化了景象的美感,波光与柳影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春日图景,给人以宁静、优雅之感。然而,接下来的“搅来风色昏于梦”,诗人突然转向,由美景引发内心的烦恼。风的干扰使得原本明亮的春江变得昏暗,暗示着生活中的波折与不如意。
最后一句“不许春江绿不成”,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景象的渴望与对现实的无奈,春江的绿意被隐约的风色所掩盖,象征着理想的美好被现实的困扰所阻碍。整首诗在描写美景的同时,蕴含了浓厚的感伤情绪,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情感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体而言,诗歌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又隐含了对现实生活的失落与惆怅,形成了强烈的情感对比。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袅娜丝杨”中的“袅娜”是指什么?
a) 笨重
b) 轻盈
c) 暴烈
答案: b) 轻盈
全诗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幸福
b) 愤怒
c) 失落与惆怅
答案: c) 失落与惆怅
诗中提到的“春江绿”象征着什么?
a) 美好与希望
b) 伤痛
c) 空虚
答案: a) 美好与希望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杨柳枝》和《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写春天的景象,但《杨柳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表达,而《春江花月夜》则展现了一种更为广泛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的交融。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