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22:38: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22:38:38
我行天下山水半,侧身西望长嗟叹。
山到蜀川方绝奇,世殊久被微官绊。
万里提兵雁荡来,高牙一展岚雾开。
松风吹骑联镳入,高日下照翻经台。
老僧振锡去何所?香篝寂寂佛无语。
山鸣谷应应者谁?似有秦民宅幽阻。
姑休尔旅枕尔鋋,云深不得惊龙眠。
水晶一派泻琤玉,岁与清气中洄沿。
二三溪碓长林下,人力罢舂天所借。
草香花净太古春,虎啸猿吟明月夜。
幽寻静胜登嵯峨,鸾旗柱笔光影摩。
诗成写破峭壁翠,稽首岩前诺巨那。
我走遍了天地间的山水,已过了一半,转身向西长叹。
山到蜀地才绝其奇特,世事久被微官所羁绊。
我带着万里提兵来到雁荡,展翅高飞,云雾也随之展开。
松风吹拂,我骑马进入,阳光照耀着翻经的台子。
老僧拿着锡杖去往何处?香篝静静地燃烧,佛陀无言。
山谷中有谁在回应?似乎有秦朝的百姓在幽静处居住。
姑且不谈你我的旅途,云雾深处无法惊动沉睡的龙。
水晶般的溪流泻下,伴随着岁月的清气流转。
二三条溪流在林下碓声响起,人力已停止,天意所借。
草香花美,仿佛回归太古的春天,虎啸猿鸣在明月之夜。
幽静的寻道胜过登高,鸾旗和柱笔映着光影交织。
诗成时我在峭壁上留下痕迹,顶礼于岩前,许下诺言。
石国英,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多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事的思考。
此诗创作于元代,作者游历雁荡山,感慨自然之美和世事之无奈,体现对人生的思索与对自然的陶醉。
《雁荡能仁寺遗诗》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融入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和人生哲理。诗中,作者通过游历雁荡山,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世事的无奈。开头几句即以“我行天下山水半”引出对景的感叹,表现了作者的游历和对美好山水的向往。
在山水的描绘上,诗人用“万里提兵雁荡来”展现了壮志豪情,接着又用“高日下照翻经台”将自然与佛教文化相结合,形成一种和谐的意境。老僧“振锡去何所”的疑问,反映了对人生归宿的探索和对佛教深邃哲理的思考。
此外,诗中多处运用形象的意象,如“水晶一派泻琤玉”,展现了自然的纯净之美,抒发了对生命的热爱。最后,提到“稽首岩前诺巨那”,则是对自然的敬畏,以及一种与天地对话的虔诚。
整首诗情景交融,既有对壮丽山水的描绘,又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深思,展示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世事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思索,展示了一种超脱与回归的哲学思考。
诗中提到的“蜀川”指的是哪里?
“老僧振锡”中“振锡”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世事的态度是:
答案:
以上内容为《雁荡能仁寺遗诗》的详细解析与学习资料,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这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