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2:43
原文展示:
云卧西山阁,烟松阴石扃。
窗分江月白,槛受海潮青。
啧啧栖花鸟,飞飞掠水萤。
问君投宿处,此夜借茅亭。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在西山的桂香阁中,诗人与道士的相遇景象。诗人躺在阁楼上,看到烟雾缭绕的松树和阴影中的石门。窗户外,江水映照着明亮的月光,栏杆上则沐浴着海潮的青色。鸟儿在花间鸣叫,萤火虫在水面上飞舞。诗人向道士询问他投宿的地方,表达了希望共度这个夜晚的愿望。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淇,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诗作常以自然景色和隐逸生活为题材,体现出浓厚的道家思想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诗人游览西山桂香阁时,正值夜晚,诗人对周围自然景色的感受以及与道士的交往启发了这首诗。诗中展现了诗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的自然风光与诗人内心的宁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道士的好奇。诗的开头“云卧西山阁”便把读者带入一种悠然自得的境界,云雾缭绕的环境让人感受到一种恬淡的气氛。接下来的“烟松阴石扃”更是将自然的宁静和隐秘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在诉说着一个关于自然与人的故事。
“窗分江月白,槛受海潮青”则通过颜色的对比,展现了夜晚的美丽景象。白色的月光与青色的海潮形成鲜明对比,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同时也暗示了诗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生。
在后半部分,“啧啧栖花鸟”与“飞飞掠水萤”描绘了生动的自然生活,营造出一种生机盎然的场景。最后一句“问君投宿处,此夜借茅亭”则进一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展现了诗人对道士的亲近和对美好夜晚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的描绘,更是对人际关系的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清代文人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里?
A. 东山
B. 西山
C. 南山
D. 北山
诗人希望在夜晚借住的地方是?
A. 茅亭
B. 茅草屋
C. 酒馆
D. 茶馆
诗中描绘的动物是什么?
A. 鹿
B. 鸟
C. 狐狸
D. 虎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