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56: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56:57
芳堤春絮老,今张绪只与六朝同。
怅远山不绝,乍迷屐齿,隔江相望,如在帘栊。
送行后,歌场销旧翠,浣女泣新红。
陶令素琴,晚风空袅,柳家长句,残月难工。
南华亭台好,娱清晷屏际宝鸭香浓。
偏是梅天多雨,常阻邮筒。
想三影词成,银筝斜抱,四愁怀切,玉案轻笼。
无限断肠滋味,分付杯中。
春天的堤岸上,柳絮已经老去,今日的情怀仿佛与六朝的往事相同。
远山的景色让人感到惆怅,偶尔在山路上迷失,隔着江水遥望,恍若身处帘幕之中。
送别之后,歌舞场所的旧翠色已然消逝,浣纱女儿为新红花而泣。
陶渊明的素琴在晚风中轻轻摇曳,柳家的长句写作,却在残月下难以成型。
南华的亭台真是美好,清晨的空气中弥漫着宝鸭的香气。
偏偏在梅雨的天里,频频被雨阻挡,邮筒的消息总是迟滞。
想起那三影成词,银筝斜倚,四种愁思缠绵,轻轻笼罩在玉案之上。
无尽的断肠滋味,尽在杯中倾诉。
曹溶是明代的一位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著称。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怀,常常融入对历史的思考。
《风流子 寄登子》创作于明代,时值春季,诗人以送别友人的场景为背景,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和送别的情景,流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开篇以“芳堤春絮老”引入,直接勾勒出春天的气息,同时暗示时光的流逝。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怅远山不绝,乍迷屐齿”表现出一种惆怅与迷失的心境,仿佛在追忆过去。隔江相望的意象,更是增添了一层距离感。
随着诗篇的推进,送别后“歌场销旧翠,浣女泣新红”的描写,揭示了人生的无常与悲凉。陶渊明的琴声与柳家的长句,象征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而“残月难工”则暗示着创作的艰难。最后,诗人以“无限断肠滋味,分付杯中”收尾,情感的浓烈与复杂在这一句中得以升华,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情谊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思念与对时光消逝的感慨。诗人通过春天的景象与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认识。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朝
B. 宋朝
C. 六个历史朝代的统称
D. 明朝
“浣女泣新红”中的“新红”指的是什么?
A. 新的衣服
B. 新的花朵
C. 新的朋友
D. 新的诗句
诗中“银筝斜抱”象征着什么?
A. 悲伤的情感
B. 生活的快乐
C. 悠闲的时光
D. 忧愁的思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