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东吴棹歌(三首)》

时间: 2025-05-12 10:18:22

诗句

艇子抢风过太湖,水云行尽是东吴。

阿谁坐理青丝网,遮得松江巨口鲈。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18:22

原文展示:

东吴棹歌(三首)
作者: 汪广洋 〔明代〕

艇子抢风过太湖,
水云行尽是东吴。
阿谁坐理青丝网,
遮得松江巨口鲈。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只小船在太湖上顺风而行的情景,水天相连,尽是东吴的美丽风光。船上有人正在整理渔网,正是为了捕捉松江中巨大的鲈鱼。


注释:

字词注释:

  1. 艇子:小船。
  2. 抢风:借助风力快速行驶。
  3. 太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位于东吴地区。
  4. 阿谁:谁。
  5. 青丝网:渔网,形容其色泽。
  6. 松江:位于江苏省,流入太湖,是著名的水域。
  7. 巨口鲈:指的是体型较大的鲈鱼。

典故解析:

  • 东吴:历史上吴国的地理区域,因其水域丰富而著名,诗中提到的东吴,给人以水乡的印象。
  • 松江:古代著名的鱼米之乡,诗中提到的松江鲈鱼,暗示了丰富的水产资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汪广洋,明代诗人,生活在江南水乡,以描写自然景色和渔家生活见长。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江南水乡经济繁荣时期,渔业活动频繁。诗人通过描写渔船的生活,表达对自然的热爱与对渔民日常生活的关注。


诗歌鉴赏:

《东吴棹歌》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太湖的自然风光和渔民的日常生活。诗的开头“艇子抢风过太湖”,生动刻画了小船在湖面上顺风而行的场景,令人感受到水面微波荡漾、风轻云淡的怡人气氛。接着“水云行尽是东吴”,展现了东吴广阔的水乡风光,水天一色,令人心旷神怡。接下来的两句“阿谁坐理青丝网,遮得松江巨口鲈”,则将视角转向船上的渔夫,描绘了他们在忙碌而充实的生活中,专注于捕鱼的情景。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与人文活动的结合,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和渔民的勤劳。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艇子抢风过太湖:小船在顺风下快速划过太湖,生动展现了水上交通的灵活性。
  2. 水云行尽是东吴:水面与天空连成一线,远方的东吴景色尽收眼底,表现出东吴的广袤与美丽。
  3. 阿谁坐理青丝网:问谁在船上整理渔网,体现出渔民的辛勤劳作。
  4. 遮得松江巨口鲈:渔网的存在意味着捕捞的希望,松江的鲈鱼是渔民的主要收获。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太湖的景色比作一幅画,呈现出自然的美。
  • 拟人:通过“阿谁坐理”使渔民形象鲜明,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
  • 对仗:如“水云行尽”,形成了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江南水乡自然美景和渔民生活的赞美,表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想状态。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艇子:象征交通与生活的工具。
  2. 太湖:象征江南的自然风光与水乡文化。
  3. 青丝网:象征渔民的劳动与生活。
  4. 巨口鲈:象征丰收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太湖”是指哪个地方?

    • A. 北方的湖泊
    • B. 江南的湖泊
    • C. 西南的湖泊
  2. “阿谁坐理青丝网”中的“阿谁”指的是?

    • A. 渔民
    • B. 诗人
    • C. 旅人
  3.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什么主题?

    • A. 战争
    • B. 生活
    • C. 自然与渔民生活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渔歌子》(张志和): 描绘渔民生活的诗歌。
  • 《江南春》(杜甫): 描述江南春天美丽景色的诗作。

诗词对比:

  • 《江上渔者》(张志和)与《东吴棹歌》同样描绘渔民生活,前者更侧重于渔民的无忧生活,而后者则融入了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二者共同体现了江南水乡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明代诗词选》
  2. 《江南水乡文化研究》
  3.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 易水 西江月 秋兴 西江月 自题丁戊稿后 西江月·静里含光默默 西江月 西江月 其二 新嫁娘 西江月 喜迎阿俜割治盲肠痊瘉出院 西江月 庆赵宰季修 西江月·丙子十月既望,拂晓乘飞机还湘 西江月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妾势 斜行横阵 娼寮 更仆难终 斗力 铅刀一割 软壁 页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兀字旁的字 酪浆 热熬翻饼 梧鼠之技 廾字旁的字 包含阑的词语有哪些 仆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