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02: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02:40
齐天乐 题王啸篁明府《小竹里馆图》
作者: 秦云 〔清代〕
三间临水低低屋,柴扉正当溪口。
聚影捎窗,团云互石,百尺清泉飞溜。
烟凝雾皱。把六扇文纱,青蓝染透。
画帜疏棂,此中知道有人否。
三竿两竿风折,乱云寒不扫,苔点浓绣。
做不成烟,散还作雨,凉得夕阳都瘦。
牵萝未就。谁忆到天寒,有人罗袖。
斜立西风,打帘黄叶厚。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间临水而建的低矮小屋,柴门正对着溪流。屋外的景象映照在窗上,云朵与岩石交错,清澈的泉水如百尺高空飞流而下。烟雾凝聚,雾气皱折,六扇窗户上透着青蓝的光彩。画帜和窗棂疏离,这里是否有人在呢?三根竹竿在风中摇曳,寒冷的云彩无法驱散,青苔点缀着浓密的绣花。烟雾无法成形,变作细雨,冷得夕阳变得瘦弱。藤萝尚未牵引,谁还记得天寒之时,有人轻罗袖子?西风斜立,打落厚厚的黄叶。
诗中提到的“罗袖”,可以联想到古代女子的衣服,通常是轻薄飘逸的。诗人通过这种细腻的描写,传达了一个孤独而又充满思绪的秋冬季节的意境。
作者介绍:秦云是清代的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善于描绘山水景色,作品情感细腻,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这首诗题写于王啸篁明府的《小竹里馆图》之上,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齐天乐》通过细腻的描绘,将读者带入一个清幽的山水环境中。诗的开头通过对小屋的描述,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柴扉与溪流的结合,给人一种自然和谐的感觉。接着,诗人通过对影子的描写,表现出一种身心的交融,云与石的结合让人想到自然的无穷变幻。
“百尺清泉飞溜”让人仿佛听到了清泉的潺潺声,生动地传达了自然的灵动。接下来的“烟凝雾皱”,则是对环境的进一步渲染,展现了阴雨天气中的朦胧情景,给人一种寒冷和肃穆的感觉。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开始表达对人和情感的思考。最后几句提到的“谁忆到天寒,有人罗袖”,引发了对往昔的思念,似乎在追忆某个温暖的身影。诗的末尾以西风和黄叶的意象结束,给人一种凄凉的感觉,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情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往昔温暖的追忆,情感深邃而细腻,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要意境是什么?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城市的向往
C. 对战争的反思
D. 对人生的无奈
“三间临水低低屋”中“临水”指的是什么?
A. 高山
B. 大海
C. 河流
D. 湖泊
诗中提到的“罗袖”象征着什么?
A. 温暖的记忆
B. 寒冷的冬天
C. 孤独的生活
D. 远方的亲人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秦云的这首《齐天乐》与王维的《山居秋暝》进行对比。两者都描绘了宁静的自然环境,但王维的作品更加注重整体的和谐美感,而秦云则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情感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