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6:28: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6:28:14
踏莎行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寂淡忘机,恬然养拙。
些儿妙处人难别。
冥冥杳杳涤神珠,
昏昏默默开心月。
万劫云收,一天朗彻。
清明净体如冰雪。
不增不减显圆成,
惺惺洒洒无生灭。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宁静的境界。作者在寂静中忘却世俗的纷扰,安详地培养自己的笨拙和纯真。那些微妙的境界人们往往难以舍弃。在无边的迷雾中,清洗着心灵的珍珠;在昏暗的氛围中,安静地欣赏着明月。经过无数劫难,云彩散去,天空变得明朗。内心清澈如冰雪一般,既不增添也不减少,展现出圆满的状态,彼此之间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智慧。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整体意象和境界与道教及禅宗思想密切相关,反映了对自然和内心宁静的追求。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具有较高的哲理性。
创作背景:
元代是一个变革和动荡的时代,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向往,试图在纷扰的社会中寻找自我。
这首《踏莎行》通过平淡而深刻的语言,展现出诗人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和对自然的感悟。开头的“寂淡忘机”就直接引入了一个宁静的境界,强调了心灵的忘却与清净。在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中,很多人难以体验这种内心的平和,而诗人通过描绘“冥冥杳杳”的状态,似乎在暗示读者,真正的智慧往往是隐藏在表象之下,需静心去体会。
诗中提到的“涤神珠”与“开心月”,通过意象的交融,表现出一种内心的洗涤与明朗。万劫云收后,诗人所感受到的“清明净体如冰雪”,使人不由想起自然界的纯粹与美丽,映射出内心的清明。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平和,既没有过多的激情,也没有沉重的负担,展现出一种超脱的境界。这种境界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内心世界的深度探索,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对内心宁静和自然和谐的追求,表达了超然物外的哲理思想,强调在纷扰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和与智慧。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寂淡忘机”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态?
A. 忧愁烦恼
B. 安宁淡泊
C. 追求名利
“冥冥杳杳”中的“杳杳”指的是:
A. 清晰可见
B. 模糊不清
C. 明亮闪烁
诗中提到的“清明净体如冰雪”比喻的是:
A. 内心的复杂
B. 内心的纯净
C. 外界的喧嚣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