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日圃田送人随计》

时间: 2025-05-11 09:21:58

诗句

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

吟抛芍药裁诗圃,

醉下茱萸饮酒楼。

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

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1 09:21:58

原文展示: 秋日圃田送人随计 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 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 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 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

白话文翻译: 在仆射陂前,传递着邮件, 离去的路途上,雕鹗在秋高气爽中嬉戏。 吟咏着芍药,在诗圃中裁剪, 醉意中走下茱萸,在酒楼中畅饮。 向着阳光,骏马飞驰,皎洁明亮, 迎风而立,谁与鹿儿呦呦和鸣。 明年二月,在仙山之下, 不要让桃花随水流去。

注释:

  • 仆射陂: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诗人想象中的地方。
  • 传邮:传递邮件。
  • 雕鹗:猛禽,此处指鹰。
  • 高秋:秋高气爽的季节。
  • 芍药:一种花卉,常用于诗词中象征美丽或离别。
  • 诗圃:指诗人创作诗歌的地方。
  • 茱萸:一种植物,古代有重阳节佩戴茱萸的习俗。
  • 饮酒楼:指饮酒的地方。
  • 迥飞驹:指奔驰的骏马。
  • 皎皎:明亮的样子。
  • 鹿呦呦:鹿鸣声,此处指和谐的声音。
  • 仙山:传说中的仙人居住的山。
  • 桃花逐水流:比喻美好的事物随波逐流,失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谭用之,唐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这首诗可能是谭用之在秋日送别友人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秋季,诗人可能在送别友人时,感慨季节的变化和人生的离别,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对未来的祝愿,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秋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表达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诗中“雕鹗弄高秋”、“吟抛芍药裁诗圃”等句,运用生动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营造出一种秋高气爽、诗意盎然的氛围。而“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则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希望友人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让它们随波逐流。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送别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仆射陂前是传邮,去程雕鹗弄高秋。”:诗的开头点明了地点和时节,通过“传邮”和“雕鹗弄高秋”描绘了秋日的景象,暗示了友人的离去。
  2. “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这两句通过对芍药和茱萸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在秋日中的创作和饮酒的情景,展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3. “向日迥飞驹皎皎,临风谁和鹿呦呦。”:通过“迥飞驹皎皎”和“鹿呦呦”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和谐声音的向往。
  4. “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最后一句寄托了对未来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让它们随波逐流。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雕鹗弄高秋”中的“雕鹗”比喻猛禽,形象生动。
  • 拟人:如“临风谁和鹿呦呦”中的“鹿呦呦”拟人化,赋予鹿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吟抛芍药裁诗圃,醉下茱萸饮酒楼”中的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送别和对未来的祝愿。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色和表达个人情感,寄托了对友人前程的祝愿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希望友人能够珍惜眼前的美好,不要让它们随波逐流。

意象分析:

  • 雕鹗:象征猛禽,代表力量和自由。
  • 芍药:象征美丽和离别。
  • 茱萸:象征重阳节和长寿。
  • 迥飞驹:象征奔驰和速度。
  • 鹿呦呦:象征和谐和美好。
  • 桃花逐水流:象征美好事物的失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仆射陂”是指什么? A. 地名 B. 人名 C. 植物名
  2. “雕鹗弄高秋”中的“雕鹗”是指什么? A. 鹰 B. 鹫 C. 鹤
  3. “吟抛芍药裁诗圃”中的“芍药”象征什么? A. 美丽 B. 离别 C. 两者都是
  4. “明年二月仙山下,莫遣桃花逐水流”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期望 B. 对过去的怀念 C. 对现实的感慨

答案:1. A 2. A 3. C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同样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祝愿。
  • 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送别之情。

诗词对比:

  • 谭用之的《秋日圃田送人随计》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是送别诗,但谭用之的诗更多地描绘了秋日的景色和个人的情感,而王维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和对未来的祝愿。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谭用之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了解唐代诗歌的发展和特点。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自遣 王内人琵琶引 酬魏三十七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长沙元门寺张璪员外壁画 九日 恼从兄 和吴中丞悼笙妓 寄长沙许侍御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知疼着痒 包含志的成语 食字旁的字 丶字旁的字 海带 张开头的成语 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吝简 择其善者而从之 鱼鼓 隶字旁的字 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多虑 苦语软言 示字旁的字 西狩获麟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假批子 杳无影响 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