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鹧鸪天》

时间: 2025-07-12 10:43:39

诗句

岁序潜移悄自惊,江村物色又全更。

蚕初作茧桑都老,豆欲行藤架已成。

云易幻,水难停,百年销得几瞢腾。

疏棂小几茫茫坐,翻尽残书眼翳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10:43:39

原文展示

鹧鸪天
作者: 刘永济〔清代〕

岁序潜移悄自惊,江村物色又全更。
蚕初作茧桑都老,豆欲行藤架已成。
云易幻,水难停,百年销得几瞢腾。
疏棂小几茫茫坐,翻尽残书眼翳生。


白话文翻译

诗的意思是:岁月悄然流逝,令人感到惊讶,江边村庄的景物也在悄然变化。蚕开始结茧,桑树也已老去,豆子准备攀爬的藤架已经生长完成。云彩容易变幻,但河水却难以停留,百年之间又能消逝多少光阴?我在小几旁孤坐,翻阅着残存的书籍,眼前的光景愈发模糊。


注释

  • 岁序:年岁的更替,指时间的流逝。
  • 潜移:悄然变化,不易察觉的变化。
  • 蚕初作茧:指蚕开始结茧,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变迁。
  • 桑都老:桑树已经年老,暗示时间的无情。
  • 豆欲行藤架已成:豆类植物即将攀附藤架,象征着生长与繁衍。
  • 云易幻:云彩变化容易,象征着人生的无常。
  • 水难停:水流不易停留,暗喻时间的不可逆转。
  • 百年销得几瞢腾:百年间消逝了多少时光,令人感伤。
  • 疏棂小几:小桌子,窗棂疏落。
  • 翻尽残书:翻阅尽是残破的书籍,象征对知识的渴求与时间的流逝。
  • 眼翳生:眼前的景象模糊,暗示视力的衰退与对过往的追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永济,清代诗人,生于公元1730年,卒于1795年。他的诗作以清新脱俗著称,情感细腻,善于抒发个人情怀和对自然的观察。其作品常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鹧鸪天》是刘永济在晚年所作,正值人生的回顾期,诗人通过对岁月流逝、自然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与对时间的珍视。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怀与对自然变化的观察。开篇“岁序潜移悄自惊”一句,便引入了时间的主题,岁月如流水般悄然流逝,让人感到惊讶。接着,诗人通过江村的物色变化,描绘了自然和人事的无常。蚕和桑树的关系,以及豆和藤架的生长,象征着生命的轮回与生生不息。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云易幻,水难停”来表达对人生无常的思考,云彩的变幻和河水的流动,暗示着时间的流逝是不可逆转的。诗的最后两句,诗人以自身的孤独与沉思作为结尾,疏棂小几旁的独坐,翻阅残书,恰似对往昔的追忆。整首诗在抒情中蕴含了哲理,引发读者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岁序潜移悄自惊:岁月如梭,潜移默化中让人惊讶。
  2. 江村物色又全更:江边村庄的景物也在悄然变化。
  3. 蚕初作茧桑都老:蚕开始结茧,桑树也已老去,象征着时间的流逝。
  4. 豆欲行藤架已成:豆类植物即将攀附的藤架已经搭建完成。
  5. 云易幻,水难停:云彩变化容易,但水流却难以停留。
  6. 百年销得几瞢腾:百年间消逝了多少时光,令人感伤。
  7. 疏棂小几茫茫坐:我在小几旁孤坐,四周显得茫然。
  8. 翻尽残书眼翳生:翻阅尽是残破的书籍,眼前的景象愈发模糊。

修辞手法

  • 比喻:用“云易幻,水难停”比喻人生的无常。
  • 对仗:全诗多处运用对仗,例如“蚕初作茧,桑都老”。
  • 排比:通过排比的方式描绘自然的变化和人生的感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深刻感受,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哲思。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岁序:象征时间的流逝。
  • 江村:代表自然与生活的结合。
  • 蚕与桑:象征生命的轮回和成长。
  • 云与水:象征人生的无常与时间的流逝。
  • 小几与残书:象征诗人的孤独与对知识的渴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鹧鸪天》的作者是谁?

    • A. 李白
    • B. 杜甫
    • C. 刘永济
    •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江村物色又全更”是什么意思?

    • A. 江村的景物改变
    • B. 江村的居民增加
    • C. 江村的天气变化
    • D. 江村的历史变迁
  3. “云易幻,水难停”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生命的短暂
    • B. 自然的美丽
    • C. 人际关系
    • D. 诗人的孤独

答案

  1. C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诗词对比

  • 《静夜思》与《鹧鸪天》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而《鹧鸪天》则更关注自然与人生的变化。
  • 《登高》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和《鹧鸪天》中的人生哲思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刘永济研究》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选读》

以上是对《鹧鸪天》的全面解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相关查询

宣州杂诗二十首 送令狐宪周度支知秀州 九月一日 送刘纠曹 送吴季野太博移蜀灵泉先至辇 景彝率和唐崇徽公主手痕诗 送觉上人归湖州 依韵和乌程子著作四首其二霅上二首 过小石潭 送蔡侍禁赴长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封茅 爿字旁的字 穴宝盖的字 寒谷回春 生滚 关情脉脉 毋字旁的字 至情一往 包含吃的词语有哪些 潜藴 蝇名蜗利 齐伦 厂字头的字 覆瓿之用 閠字旁的字 富商巨贾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