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30: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30:03
应天长 萧寺岁暮,逢洞箫客
妆梅梦靥,流水步尘,黄昏梵宇深寂。
又是染霜奁月,微微变林色。
残年事,萧寺客。
念过此迅如烟驿。
暮云外一笑相逢,竟认头白。
憔悴共天涯,往事旗亭,寻常付陈迹。
几度意销魂断,平居睇乡国。
伤歌泪,痕暗藉。
更万感尽非畴昔。
俊游远,扑面风花,还记今夕。
在萧寺的岁暮时光,我偶然碰到了一位洞箫的客人。
梦中妆点的梅花,流水轻步在尘土之上,黄昏时分的梵宇显得格外寂静。
又是飘霜的月光映染着香奁,林间的色彩微微改变。
年岁已渐残,萧寺的客人,回忆过去如同烟雾般迅速。
在暮云之外,偶然一笑相逢,竟然认出了你已白头。
憔悴的我们在天涯,昔日的往事如同旗亭,早已成为陈迹。
几度思念销魂断肠,平日里只顾着思乡。
伤感的歌声泪水,痕迹暗藏。
万千感慨已不再是往昔。
风花扑面而来,是否还记得今夜的情景。
作者介绍
陈洵,清代诗人,生于某年,卒于某年,生活在清代的社会环境中。其诗风清新脱俗,常常以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为主题,善于表达细腻的情感。
创作背景
《应天长》创作于岁暮之际,诗人通过与洞箫客的相逢,抒发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与感慨,反映了人生的无常和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应天长》是一首充满哲思和情感的诗,诗人在岁暮的萧寺中遇到了一位洞箫客,二人之间的相逢引发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深刻反思。整首诗以黄昏的寂静和冷清为背景,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孤独感。诗中“妆梅梦靥”的意象,既是对美好过往的追忆,也是对现实的无奈;“暮云外一笑相逢”,则让人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偶然,曾经的好友如今已是白发苍苍,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痕迹。
陈洵在此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如“染霜奁月”和“平居睇乡国”,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变化,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随着诗情的推进,情感愈发浓烈,尤其是“伤歌泪,痕暗藉”一句,表现了对往昔的伤感与对现状的无奈。最后的“俊游远,扑面风花”,则在一丝怀旧之中又透出对未来的希冀,展现出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对人生无常的感叹以及对未来希望的寄托。诗人在回忆中体会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化,情感真挚而深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妆梅梦靥”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黄昏梵宇深寂”中的“深寂”主要描绘了什么样的氛围?
诗中的“俊游远,扑面风花”是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洵的《应天长》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对往昔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李白更倾向于抒发对故乡的思念,而陈洵则更多地探讨了时间流逝带来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