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绛都春 社题咏徐虹亭双椿老屋》

时间: 2025-04-27 09:37:18

诗句

才人裙屐。

只一榻草庐,都成名迹。

息影树阴,念往尚书殷勤植。

桐花已占风流席。

又写入、枫江蓑笠。

竹垞高唱,迦陵续咏,墨华犹渍。

当日。

大科盛事,笑渔父、也入玉堂簪笔。

雅意钓游,久厌承明迟归楫。

西园东壁人谁识。

莫更问、城南城北。

只余第四桥边,一溪弄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37:18

原文展示

《绛都春 社题咏徐虹亭双椿老屋》 作者:奭良 〔清代〕

才人裙屐。只一榻草庐,都成名迹。息影树阴,念往尚书殷勤植。桐花已占风流席。又写入枫江蓑笠。竹垞高唱,迦陵续咏,墨华犹渍。当日。大科盛事,笑渔父也入玉堂簪笔。雅意钓游,久厌承明迟归楫。西园东壁人谁识。莫更问城南城北。只余第四桥边,一溪弄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才女穿着裙子和木屐的情景,她的栖息之处只是一间草庐,却已成为了名胜古迹。树荫下,回想起当年尚书殷勤栽植的情景。如今桐花已经在风流的席上盛开,画面又写进了枫江的蓑衣和竹林的高歌,像是迦陵的歌声继续吟唱,墨色的诗句仍然留痕。当年盛大的科举,连渔夫也能进入玉堂,钉上笔翅。雅致的钓游,已厌倦了承明的迟归。西园东壁的人又有谁能识得?何必再问城南城北,只剩下第四桥边的一溪碧水在荡漾。

注释

  • 才人:指才华出众的女子。
  • 裙屐:指女性的服饰和鞋履。
  • 榻草庐:草庐是简陋的房屋,榻则是卧榻,象征简朴的生活。
  • 息影树阴:在树荫下休息,息影指消除身影,象征隐居。
  • 桐花:指桐树的花朵,象征美好和风流。
  • 迦陵: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鸟类,象征歌声。
  • 大科盛事:指科举考试的盛大场合。
  • 玉堂:指文人墨客的聚集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奭良,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常常流露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往昔岁月的追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背景可能与当时的科举制度和士人文化有关。诗中对名迹的追忆与对雅致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和人文环境的认同与热爱。

诗歌鉴赏

《绛都春》是一首充满灵动与生机的诗作。开篇描绘了一个才女的形象,裙屐轻盈,让人感受到她的灵动与优雅。草庐的描写则让人联想到简朴而富有内涵的生活方式,体现了诗人对淳朴田园的向往与赞美。

接下来的描写中,树阴下的思绪,桐花的盛开,以及竹林的高歌,构成了鲜活的自然景象,诗人通过这些画面传达出一种对生命美好的感慨。尤其是“迦陵续咏”一句,展现了诗人对音乐与诗歌的推崇,将诗歌的意境与自然的美融为一体。

诗中提到的科举盛事,展示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文人墨客虽身处繁华却又渴望回归自然的心态。最后几句将视野转向桥边的溪水,象征着自然的静谧与永恒。整首诗通过对比与细腻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既有对过往的追忆,也有对当下生活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才人裙屐:描写才女的形象,轻盈而优雅。
  2. 只一榻草庐,都成名迹:尽管环境简陋,但因才女的存在而成为名胜。
  3. 息影树阴,念往尚书殷勤植:在树阴下思念当年尚书的栽植,体现对历史的怀念。
  4. 桐花已占风流席:桐花盛开,象征着美丽与风雅。
  5. 又写入枫江蓑笠:描绘自然景色,表达诗人情怀。
  6. 竹垞高唱,迦陵续咏,墨华犹渍:音乐与诗歌在自然中继续流淌,展现文人的情感。
  7. 当日。大科盛事:回忆过去的科举盛会,展现文人的理想与追求。
  8. 雅意钓游,久厌承明迟归楫:表达对生活节奏的厌倦,渴望更为自由的生活。
  9. 西园东壁人谁识:询问识者,展现孤独与无奈。
  10. 莫更问城南城北:不再关注世俗的纷扰,回归自然。
  11. 只余第四桥边,一溪弄碧:以溪水作结,象征自然的宁静与永恒。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桐花”比作风流,表现其美丽。
  • 对仗:如“西园东壁”,增强诗歌的节奏感。
  • 拟人:自然景物被赋予生命,增强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过往的深切思念。同时也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逃避和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体现了清代文人的理想与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草庐:象征简朴的生活方式。
  • 桐花:象征美丽与风流。
  • 竹垞:象征自然的清新与高雅。
  • 溪水:象征宁静与永恒,人生的归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才人裙屐”是指什么? A. 男子
    B. 才华出众的女子
    C. 一种服饰

  2. 诗中“桐花已占风流席”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怀念
    B. 对自然的赞美
    C. 对爱情的渴望

  3. 诗的最后一句“只余第四桥边,一溪弄碧”意在表达什么? A. 追忆往事
    B. 自然的宁静
    C. 生活的繁忙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了对故国的思念与对自然的向往,展现诗人对社会动荡的深切关怀。
  • 《静夜思》:虽主题不同,却同样展现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宁静生活的渴望。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着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艺术与技巧》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清波引 烧茄 清波引 豆粥 清波引·江涛如许 探芳讯·庚寅,一九五○年。秋杪寄怀瞿禅 探芳讯 朴园 探芳讯 与俭才、薇客置酒朱彦甫孝廉长丰山馆,今一星周矣,彦甫、薇客先后下世,重游感旧。 探芳讯 探芳讯 瓜洲夜渡 探芳讯 拟游青原,三夙驾未果,军书蜂午,宿诺难践。用弁阳翁韵,为山灵讯 探芳讯 白门访蒋二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焚香膜拜 赢副 日字旁的字 恭结尾的成语 一板三眼 悉数 面从心违 无字旁的字 奉如神明 鼎字旁的字 咏题 同字框的字 势结尾的成语 投杼逾墙 云净天空 食指大动 走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