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望江南 其三》

时间: 2025-04-26 05:11:45

诗句

长亭柳,掩映水东流。

十里春风遥送别,一鞭斜日漫回头。

处处系离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1:45

原文展示:

长亭柳,掩映水东流。
十里春风遥送别,一鞭斜日漫回头。
处处系离愁。

白话文翻译:

长亭旁的柳树,轻轻掩映着东流的河水。
十里的春风远远地送走了离别,我回头时,斜阳的余晖洒在身上。
到处都是牵挂与离愁。

注释:

  • 长亭:指长久的亭子,古时常用作送别的地方。
  • :柳树,象征离别与思念。
  • 掩映:遮掩映衬的意思,形容柳树在水边的景象。
  • 东流:指河水向东流去,象征时光的流逝。
  • 十里春风:形容春天的风,送别的情景,代表着温暖和柔情。
  • 一鞭:指骑马时用鞭子驱动马的动作,象征离去的决绝。
  • 斜日:夕阳的光线,象征着即将离别的时刻。
  • 漫回头:缓慢地回头,表达留恋和不舍之情。
  • 离愁:离别时的愁苦与牵挂。

典故解析:

“长亭”是古代送别的常见场所,象征着离别的情感。在古诗中,柳树常与离别相联系,这里用柳树映衬出送别的场景,更加深了离愁的情感。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熊琏,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是很详尽,但其诗风以清婉见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春天,正值送别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伤和深切的思念。诗中描绘的春风与柳树,恰到好处地烘托了离别时的情绪。

诗歌鉴赏:

《望江南 其三》以简练而富有情感的语言,描绘了送别的场景和内心的离愁。诗的开头以“长亭柳,掩映水东流”引入,柳树的柔美与水流的动态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离别的温柔与无奈。接着“十里春风遥送别”一句,春风的温暖与送别的情景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诗人用“一鞭斜日漫回头”展现了离去时的留恋,斜阳的余晖映照着离别者的身影,仿佛在诉说着不舍的情感。最后一句“处处系离愁”,将全诗升华,表达了离愁在心头的缠绵与无处不在的思念。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透过自然景观映射出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令人感同身受。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长亭柳,掩映水东流。
    长亭旁的柳树轻轻掩映着东流的河水,展现出自然的美景与离别的场景。

  • 十里春风遥送别,
    十里的春风远送着离别,描绘出送别时的温暖与惆怅。

  • 一鞭斜日漫回头。
    骑马时用鞭子驱动,斜阳的余晖洒在身上,表现出离去时的不舍。

  • 处处系离愁。
    处处都是离愁,表达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长亭柳,掩映水东流”中的“长亭”与“水东流”形成对称。
  • 意象:柳树、春风、斜阳等意象的运用,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 拟人:赋予自然景物以情感,使其更具人性化。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离别时的愁苦与思念,表达了人们在送别时的复杂情感和对过往的怀念。诗歌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长亭:象征离别。
  • :代表柔情与思念。
  • 春风:传递温暖与希望。
  • 斜日:象征时光流逝与离愁。
  • 离愁:情感的核心,反映了对离别的深切感受。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长亭柳”象征什么?

    • A. 离别
    • B. 相聚
    • C. 战争
  2. “十里春风遥送别”中的“春风”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寒冷
    • B. 温暖
    • C. 激烈
  3.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 A. 离愁
    • B. 战斗
    • C. 祝福

答案:

  1. A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元二使安西》 by 王维
  • 《别董大》 by 高适

诗词对比:

  • 王维《送别》:同样描绘了送别的情景,但更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感受。
  • 高适《别董大》: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切思念,情感更加浓烈。

参考资料: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清代诗人的生平与作品》
  • 《古诗词解读与赏析》

相关查询

汪日宾真赞 夜梦在旧京忽闻卖花声有感至于恸哭觉而泪满 挽史允叟慈母王氏 寿马裕斋观文 可举长老退休于西山庵赋西山好以送之 回家 卜算子(次韵舅氏竺九成试黜) 挽族父承务郎衡之三首 次韵前人伤古 次韵弟观用陶元亮归田园居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年盛气强 方盖轺 狼结尾的成语 愆痾 中心藏之 刻开头的成语 丨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音字旁的字 戢鳞潜翼 素隐行怪 颠難 任兴 辰字旁的字 债多不愁 矛字旁的字 霞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